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袁瑞松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张家岗小学 712100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突出。情景教学模式以营造逼真或仿真的语言环境为手段,实现了语言学习和情境体验的深度结合,是解决传统教学中“碎片化”“机械化”现象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小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出发,对情景教学模式应用的逻辑和实践框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给广大教师以可操作性教学借鉴。
一、情景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和小学英语教学适配性研究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小学生的思维主要集中在具体形象思维上,学生对于抽象语言规则感知力不足,但对于生动有趣的场景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情景教学模式是通过建构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语言情景,把词汇、句型和其他语言要素纳入到现实或仿真的交际情境之中,让学生从感知经历和参与中来认识语言意义和掌握语言用法[1]。该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孤立地背单词和机械地练句型等缺点,使学生能在用语言解决情景中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内化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就教学实践而言,情景教学模式和小学英语教材在编排逻辑上亦具有内在一致性。目前流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主要围绕“主题—作用—结构—任务”这一主题进行编排,每一单元都融入了大量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设计元素,通过把课本上静态的情景变成动态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对不同情景下语言的使用规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使用英语简单交流的能力,可以认为情景教学模式理论内核和小学英语教学学段特点,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等构成深度适配,是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的核心体现、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二、情景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的策略
创设教学情景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学生认知特点为导向,建构真实性,互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然地接触情景,使用目标语言,创设策略要注意把语言知识和生活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真实交际情境的还原或者模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实用价值[2]。
以“Do you like pears?”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中心目标在于掌握水果类词汇和偏好表达句型。教学时可以创设一个“水果超市”的场景:课堂布置成超市货架的形式,摆出苹果、香蕉、梨等实物水果并贴出相应的英文标签;教师充当收银员的角色,学生依次充当客户的角色。学生在进入场景时,需要用到“Can I help you?”“I like...”“Do you like...?”等等句式的沟通,比如客户端着苹果问伙伴“Do you like apples?”,同伴回应“Yes,I do./No,I don't.”。在挑选、询问、结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熟练运用目标句型,还能在真实互动中区分词汇单复数形式。情景中可加入“特价促销”环节,引导学生说“Two apples,please.”等数量表达,使词汇与句型在任务驱动中自然内化。这种情景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交际行为,学生在完成“购物”任务的过程中,既理解了语言意义,又掌握了运用场景,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课堂互动的情景设计
课堂互动情景设计要以学生为主线,通过构建多层次互动平台来促使学生在协作和沟通中使用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品质,互动情景需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任务目标,使每一位学生在场景中担当特
定的角色并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3]。
例如“My friends”围绕“形容友人的容貌和品格”展开,可设计“班级交友会等”互动情景。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朋友们的图片或者绘画作品,并在课上以组为单位进行“介绍朋友”:各同学轮流充当“小主人”角色,用“This is my friend.He/She is...He/She has...He/She likes...”等句型介绍,其他学生扮演“访客”,根据介绍提问,如“What's his/her name?”“Is he/she tall?”。为深化互动,可增设“寻找朋友”环节:教师给出描述性卡片,如“A girl withlong hair.She likes cats.”,学生根据线索在班级中寻找符合特征的同学,并用英语确认“Are you...?”。互动中,学生需倾听他人表达、组织自己的语言、回应他人问题,在真实的交际循环中巩固目标词汇与句型。教师可适时介入,引导学生使用更丰富的表达,如“He is friendly.”“She has big eyes.”,推动互动向更深层次发展。这种互动情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其倾听习惯与合作意识,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社交体验。
(三)多媒体情景的使用技巧
多媒体情景运用需要发挥其视听结合,动静皆宜等优势,以丰富感官刺激建构立体语言环境,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扩大语言输入的宽度和深度。在使用技巧上要注意多媒体和教学内容融合度的问题,尽量避免形式化呈现和保证技术为语言学习的目的服务。
例如在讲解“My favourite season”时,主要关注季节的变化和学生的个人喜好,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四季旅行”的场景,教师用 PPT 展示四季风光短片:春天的花海、夏天的海滩、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景,配合相应季节的英文歌曲,如“Spring is coming”,让学生在视听中感知季节词汇“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接着利用交互式白板设计“季节转盘”游戏:转动转盘指向某一季节,屏幕立即呈现该季节的典型活动图片,如游泳、堆雪人,学生需说出对应短语“go swimming“”make a snowman”。为深化理解,可播放不同地区孩子描述季节的短视频,如澳大利亚孩子谈论夏天的圣诞节,引导学生对比“Northern Hemisphere”与“Southern Hemisphere”的季节差异,用英语简单表达“Summer in China is hot,but summer in Australia is...”。利用多媒体情景,把对季节的抽象描述变成可视,可听和交互的经验,使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比较,既掌握词汇句型又形成跨文化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把控多媒体运用节奏,留足学生消化吸收和语言输出时间,让技术赋能实实在在地为提高语言能力服务。
结束语
情景教学模式有效地消除了小学英语课堂“学用分离”这一隔阂,通过创设逼真生动的语言环境,今后还需要从情景设计科学性、资源整合系统性以及评价方式多元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促进这一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的深入应用和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姜蓉.小学英语阅读课情景式学习活动的建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5(09):30-31+34.
[2]叶文俊.情景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苑教育,2025(18):28-30.
[3]隋国全.基于数据意识的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策略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