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调度计划员的决策优化与船舶调度管理
史鸿图
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 天津30045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码头调度计划员如何通过决策优化提高船舶调度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船舶调度面临的挑战,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决策优化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这些策略在提升码头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及保障航运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码头调度;决策优化;船舶调度管理
引言: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船舶运输作为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安全的运营对于保障经济活动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码头调度计划员作为航运环节中的关键角色,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着船舶的停靠、装卸货效率以及航运安全。因此,探讨如何优化调度计划员的决策,对于提升整个航运业的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船舶调度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一)船舶调度管理的现状
船舶调度有着严谨的基本流程与要求。船舶抵达港口前,需提前向港口调度部门报备航行计划、货物种类与数量、预计靠泊时间等信息。港口调度依据这些信息,结合码头泊位、装卸设备、人力等资源情况,制定船舶靠泊计划。靠泊时,按照既定顺序引导船舶安全停靠,随后安排装卸作业,需严格遵循货物装卸规范,确保作业安全与高效。
现有调度管理系统及技术应用为船舶调度提供有力支持。多数港口采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利用雷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技术,实时监控船舶位置与动态,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与靠泊秩序。在装卸作业调度方面,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货物装卸进度、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跟踪。例如,通过在装卸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调度员能及时掌握设备工作情况,合理安排作业任务,提高装卸效率。
(二)面临的挑战
航运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各港口为吸引船舶停靠,在服务质量、装卸效率、费用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船舶调度需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船舶在港停留时间,降低运营成本,以提升港口竞争力,这对调度计划员的决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而部分港口设施的限制成为难题。大型船舶吃水深、靠泊所需泊位长度与宽度大,一些老旧港口的泊位、航道无法满足大型船舶停靠需求,导致调度时需对船舶进行筛选或等待合适时机靠泊,影响调度灵活性与效率。
天气与海况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恶劣天气如暴雨、台风、大雾等,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与靠泊安全。海况不佳时,船舶装卸作业难度增大,甚至无法作业。例如,台风来袭时,港口需紧急调整船舶调度计划,安排船舶提前避风,打乱原有作业节奏,给调度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二、码头调度计划员的决策优化策略
(一)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码头调度员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精准预测船舶到港时间,为码头资源调配提供充足准备。通过AIS系统和传感器网络,调度员实时监控船舶动态与港口资源利用,清晰掌握船舶位置、航速及港口资源状态。这些技术帮助调度员及时调整策略,确保资源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应对恶劣天气等突发状况,保障航运的顺畅与安全。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提升了码头的运营效率,为航运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智能调度算法的应用
码头调度计划员运用智能调度算法优化船舶停靠顺序以减少等待时间。综合考虑船舶的类型,如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不同船型的装卸作业特点,货物装卸需求的紧急程度,预计装卸时间以及泊位的可用时间等多种因素。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智能算法,对船舶停靠顺序进行优化计算。例如,优先安排装卸时间短、货物紧急的船舶靠泊,合理穿插大型船舶与小型船舶的停靠,避免出现泊位长时间闲置或船舶长时间等待的情况,有效提升码头整体运营效率。
在协调装卸作业方面,码头调度计划员通过智能算法对装卸设备的调度进行优化。根据船舶货物分布、装卸工艺要求以及设备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装卸设备的作业任务。如在多台岸桥同时作业时,算法依据货物在船舱内的位置分布、岸桥的起吊能力以及作业安全距离等因素,规划每台岸桥的作业顺序与作业范围,减少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整体装卸效率。
(三)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
码头调度计划员对码头调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涵盖船舶靠泊风险,如不同气象条件下船舶靠泊的安全隐患;装卸作业风险,像装卸易燃易爆货物时的潜在风险;设备故障风险,例如装卸设备突发故障对作业进度的影响等。针对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对船舶靠泊过程的监控,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增加监控频次;对装卸危险货物的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
码头调度计划员针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设备突发故障、船舶紧急情况等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与人员的职责与行动流程。如遇台风来袭,提前安排船舶避风,组织人员对码头设施进行加固;若设备突发故障,立即启动备用设备,并安排维修人员迅速抢修,确保码头运营的连续性与安全性。
三、决策优化在船舶调度管理中的实践
(一)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综合性港口为例,该港口积极引入决策优化技术。在船舶到港时间预测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整合过往数年船舶航行数据,涵盖不同季节、航线、船型等信息,构建精准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提前知晓船舶到港时间,为码头资源调配争取充足准备时间。优化前,船舶平均等待靠泊时间长达6小时,因对到港时间预估不准,常出现泊位闲置或船舶积压情况。应用决策优化技术后,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泊位利用率从60%提升至85%。
在船舶停靠顺序与装卸作业协调上,运用智能调度算法。综合考虑船舶货物种类、装卸难易程度、设备适配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停靠顺序与装卸设备任务。以往装卸效率低,部分船舶装卸作业需耗费3天,如今借助算法优化,复杂货物装卸可在2天内完成,整体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港口每日货物吞吐量增加20%。
(二)经验总结
从该成功案例中,关键成功因素在于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算法的合理运用。精准的数据为决策提供坚实基础,而智能算法能快速处理复杂信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同时,港口各部门间的高效协同也不可或缺,信息实时共享,确保调度指令迅速传达与执行。
决策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数据质量不高问题,如数据缺失、错误等。解决方案是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定期清洗与更新数据。算法应用初期,可能因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优化效果不佳,此时需专业人员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反复调试参数,使算法贴合港口作业特点。此外,人员对新技术的适应也需时间,可通过组织培训,让员工熟悉决策优化系统操作,提升整体应用效果,助力船舶调度管理高效运行。
结语:码头调度计划员的决策优化对于提升船舶调度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显著作用。通过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智能调度算法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应对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压力和不可控因素,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船舶运营。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创新,码头调度计划员的决策优化将在航运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伟雄,周艳,张惠婷.基于智慧码头的集卡优化调度研究[J].珠江水运,2025,(01):126-128.
[2]王飞.散货码头虚拟作业系统与AGV调度系统设计研究[J].珠江水运,2024,(24):148-150.
[3]范会方.数字孪生技术在自动化码头智能调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4,36(1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