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反思

作者

林雅敏

昌吉州第二中学

一、精准定位过程性评价目标,聚焦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中英语写作过程性评价的目标设定需摆脱传统评价中 “唯分数论”的束缚,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动态发展为导向。在语言运用层面,目标应涵盖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词汇、语法和句式,通过常态化反馈帮助其逐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度,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恰当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传递信息;在思维发展层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关注其写作内容的条理性、观点的独特性以及论证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在构思与表达中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在写作策略层面,需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修改润色等关键环节的技巧,培养其自主规划写作过程、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要通过积极的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其写作自信心,同时在互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目标的设定要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相契合,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与写作基础,既体现阶段性要求,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预留空间,确保评价始终围绕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展开。

二、系统规划过程性评价流程,贯穿写作教学的完整环节

高中英语写作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需要遵循写作教学的内在规律,构建一套系统、连贯的流程,确保评价能渗透到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写作任务启动阶段,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对写作主题的理解程度和写作思路的初步构建,通过检查学生的写作提纲、思维导图等预习成果,及时发现其在审题和构思上的偏差并给予引导;在初稿撰写阶段,采用非正式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个别交流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和遇到的困难,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重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避免因过度强调语言错误而抑制其写作积极性;在修改完善阶段,强化评价的互动性与参与性,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作品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教师则针对学生在互评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性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在成果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阶段的写作成果,反思自身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教师结合整个写作过程的评价记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点评,明确后续的努力方向。整个流程的规划要注重各环节的衔接与递进,形成 “评价 — 反馈 — 改进 — 再评价” 的良性循环,使评价真正成为推动写作教学深入开展的有力工具。

三、合理选用过程性评价工具,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选择适宜的评价工具是确保高中英语写作过程性评价有效实施的基础,工具的选用需兼顾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写作过程与发展变化。在过程记录方面,可采用写作档案袋的形式,系统收集学生在不同写作任务中的提纲、初稿、修改稿、终稿以及反思日志等材料,全面呈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成长轨迹,为评价提供丰富的原始依据;在评价标准方面,应制定具体、细化的评分量规,从内容完整性、结构逻辑性、语言准确性、格式规范性等维度明确不同水平的评价指标,使学生清晰了解写作的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减少评价的主观性;在反馈沟通方面,可运用评语、批注、面谈等多种形式,教师的反馈要具体明确,不仅指出问题所在,更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同时引导学生在互评中使用规范、建设性的语言,避免模糊笼统的评价;在数据管理方面,可借助表格、统计图等工具对学生的写作表现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如不同写作任务中的语言错误类型、内容得分变化等,为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评价工具的选用要避免复杂化和形式化,以服务于评价目标的实现为宗旨,减轻师生的负担,确保评价能高效、有序地开展。

四、构建多元互动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协同参与评价过程

构建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是提升高中英语写作过程性评价效果的关键,通过整合教师、学生等多方评价主体的力量,形成协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评价生态。在教师引导方面,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评价氛围,通过示范评价、方法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自评与互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运用评分量规进行客观评价、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等,使学生能在评价中找准方向;在学生自评方面,要引导学生以评价标准为参照,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反思,分析写作中的优势与不足,记录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思路,培养其自我监控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学生互评方面,可采用小组合作评价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换作品,通过讨论、分析、点评等环节,相互借鉴写作经验,发现彼此作品中的亮点与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在反馈与回应方面,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结果进行总结与补充,肯定学生的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形成 “教师引导 —学生自评 — 同伴互评 — 教师反馈” 的完整互动链条,使评价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五、深入反思评价实践问题,明确优化改进的方向路径

在高中英语写作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中,需不断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索优化改进的路径,以提升评价的实效性。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评价标准不够细化,部分评分量规对不同写作体裁和能力维度的界定不够清晰,导致学生评价时缺乏明确依据,评价的客观性受到影响;评价反馈不够及时,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细致反馈,使得学生无法及时根据评价调整写作策略;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自评和互评缺乏重视,评价过程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评价结果与教学改进的结合不够紧密,评价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未被充分利用于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导致评价与教学脱节。针对这些问题,改进的方向应包括: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写作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评分量规,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优化评价反馈方式,采用分层反馈、小组集中反馈等模式,提高反馈效率,确保学生能及时获得指导;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评价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将评价数据作为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 “评价 — 反思 — 改进 — 提升” 的良性循环。

六、总结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实施,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其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准定位评价目标、系统规划评价流程、合理选用评价工具、构建多元互动机制以及持续反思优化,能够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导向、激励和诊断作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避免评价形式化,将过程性评价真正融入写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持续的评价与反馈中不断提升写作技能、完善思维品质、增强学习信心,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英语写作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程晓堂。英语写作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J]. 课程・教材・教法,2019(5).

[3] 王蔷,钱小芳。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5] 鲁子问。英语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