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

倪俊雪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116400

新媒体技术呈迅猛发展之势,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交融,合力重塑着高校教学管理的生态系统。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浪潮下,逐渐显露出滞后性。为顺应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的迫切需求,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打破固有框架,积极探索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一、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赋能效应

(一)打破时空壁垒,重构教学资源配置模式

新媒体技术的崛起,尤其是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成功打破了传统教学管理中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壁垒,为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开辟了全新路径。在时间维度上,新媒体让学习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课堂时段。在线课程平台汇聚了海量的教学视频、课件等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日程,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复习或拓展学习。教师也能通过线上工具,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教学互动的时空延伸。在空间层面,新媒体技术打破了校园和地域的限制。优质课程借助网络平台,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输送到不同地区的高校。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聆听名校名师的授课,共享顶尖教学资源。同时,虚拟实验室、在线协作工具等,让师生即便身处不同地点,也能共同开展实验、项目合作,极大拓展了教学活动的空间范围。这种时空壁垒的打破,促使教学资源配置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为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与效率。

(二)重构师生互动关系,提升教学管理温度

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为高校师生互动搭建起了多元且便捷的桥梁,成功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上的桎梏,让教学互动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在传统课堂里,师生互动往往局限于那几十分钟的课堂时间,交流不够充分深入。而新媒体平台则打破了这一限制,微信、QQ 等社交软件让师生能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学生课后遇到疑难问题,无需苦等下一次课堂,只需发送消息,教师便能及时解答。在线学习社区和论坛也是重要的互动渠道。师生可以在这里围绕课程内容展开深度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与见解,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而且,这些互动记录会被保存下来,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复习。直播平台更是为实时互动提供了新可能。教师可通过直播进行答疑辅导,学生实时提问,教师即时回应,营造出如临课堂般的互动氛围。新媒体平台以其多元渠道,让师生互动不再受时间束缚,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技术 + 管理”双轮驱动模式

在数字化浪潮下,高校需建立“技术赋能-管理优化-反馈改进”的闭环机制,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效能。

技术赋能是闭环的起点与动力源。高校应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搭建智慧教学与管理平台。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智能排课、作业批改,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学管理的精准度与效率。管理优化是技术赋能的落地与深化。依据技术提供的数据与支持,高校要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全面革新。优化教学流程,打破传统部门壁垒,实现教学资源的统筹调配;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将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效果纳入考核,激励教师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反馈改进则是闭环的关键与保障。建立多元化的反馈渠道,收集学生、教师对教学管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问题,及时调整技术与管理的策略与方向,形成动态优化的良性循环。

(二)推进柔性化、精细化管理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高校个性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让因材施教、精准育人的理念得以更好地落地实施。

新媒体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包括学习时间、频率、重点难点等,结合社交媒体上的兴趣偏好、活动参与等信息,构建出详细的学生画像。这使得高校管理者能精准把握学生的需求和潜力,为个性化管理提供坚实依据。在教学方法上,新媒体技术支持个性化课程推荐。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为其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同时,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服务方面,新媒体平台可提供定制化信息推送,如就业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等。还能搭建师生互动桥梁,方便管理者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给予针对性关怀与引导,真正实现个性化管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三)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学管理借助各类数字化工具与平台,实现了高效运作与个性化服务,但与此同时,也涉及大量学生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与使用,引发了诸多信息安全的隐忧。

教学管理过程中,从在线选课系统到学习分析平台,从校园一卡通到社交媒体教学互动,学生的姓名、学号、联系方式、学习记录、消费习惯等个人信息被广泛采集。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给学生带来骚扰、诈骗等风险,严重侵犯学生隐私。为保障学生个人信息安全,高校需构建完善的信息保护体系。加强技术防护,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与篡改。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信息收集、使用、共享的规范与流程,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监督。同时,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引导其正确使用新媒体工具,保护个人隐私。唯有如此,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教学管理与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发展。

三、结语

新媒体技术如一股强劲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刻改变着高校教学管理范式。它打破了传统管理的时空局限,推动管理向智能化、个性化迈进,让教学资源的配置更高效、师生互动更便捷。然而,也带来信息安全等挑战。

参考文献:

[1]禹万林.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3,10(52):45-50.

[2]房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新思路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17(1):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