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融入策略

作者

曾波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三小学 贵州铜仁 565200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感受数学的魅力,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重视和运用仍存在不足,因此,研究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融入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数学文化中丰富多样的故事、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神奇的数学现象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述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时,学生们会被祖冲之的坚韧毅力和卓越智慧所折服,从而对圆周率以及圆的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数学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归纳思想等。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和应用实例,能够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对学生的融入策略

(一)从知识点追溯文化根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相关的历史背景、思想方法紧密关联,让文化成为知识的“背景墙”,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理解数学本质的窗口。以教学“计数法”为例,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深刻领悟数学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在引入“计数法”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场景说起。那时,人们为了记录狩猎的成果、食物的数量等,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方法。每打到一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收获了几堆粮食,就用不同数量或不同颜色的结来表示。然而,随着数量的增多和事务的复杂,“结绳记事”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它难以清晰准确地记录较大的数量,也容易混淆不同事物的计数。后来,人类又发明了“筹码计数”,用小木棍、石子等作为筹码,不同的摆放方式代表不同的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数的效率,但依然存在不便之处。直到“十进制计数法”的出现,这是人类计数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结合历史发展,向学生讲解“数位”概念的产生。因为随着数量越来越大,为了更高效地记录数量,人们将十个一组成一个十,十个十组成一个百,以此类推,从而产生了数位。通过展示人类计数方式从“结绳记事”“筹码计数”到“十进制计数法”的演变过程,学生能明白“数位”概念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为了满足更高效计数的需求而创造的,进而深刻理解计数法的本质和意义。

(二)以文化故事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简短生动的数学故事或传说开启课堂,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能迅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涟漪,快速聚焦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平均分”这一知识点时,“分羊传说”便是一个绝佳的导入素材。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从前,有一位善良的老人,他辛苦一生留下了17 只肥壮的羊,打算分给三个孝顺的儿子。他立下遗嘱,老大分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分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分总数的九分之一。这可把三个儿子难住了,17 既不能被2 整除,也不能被3 或9 整除,该怎么分呢?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聪明的邻居想出了办法,他借来1 只羊,凑成了18只。这样,老大分得18 的一半,也就是9 只羊;老二分得18 的三分之一,是6 只羊;老三分得18 的九分之一,为2 只羊。9 加6 加2 刚好是17 只,剩下的1 只再还给邻居。通过这个充满智慧的分法,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方程”时,介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故事也别具趣味。传说笛卡尔卧病在床时,看到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受到启发发明了坐标系。借此让学生明白,就像坐标系用数字精准定位蜘蛛的位置一样,“用字母表示未知数”能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清晰,从而理解其便捷性。这些故事控制在3 分钟内,紧扣教学目标,让课堂开场就充满魅力。

(三)以思想方法深化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于知识形成过程中自然渗透数学思想,使数学文化化作思维的“催化剂”,能助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领悟背后的思维逻辑。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们可以从古代数学智慧开启探索之旅。向学生介绍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提出了十进小数,他用“忽”“丝”等单位来表示微小的数量,比如把 1 寸分成 10 份,每份是 1 分;1 分再分成10 份,每份就是1 厘,依次细分下去。展示古人这种精妙的表示方法后,引导学生回到现代,利用熟悉的“元角分”进行换算探究小数性质。让学生思考1 元等于10 角,也等于100 分,写成小数就是1.00 元和1 元,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在这个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在古今方法的鲜明对比中自然呈现,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更好地理解小数性质的内涵。学习“可能性”时,结合“掷骰子”的历史也别有一番趣味。古罗马时期,人们常用掷骰子来进行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掷骰子实验,记录不同点数出现的次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学生会发现每个点数出现的频率逐渐趋于稳定,从而理解“概率”的初步概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随机思想”,明白在随机事件中,结果虽然不确定,但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三、结语

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学生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为了将数学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从知识点追溯文化根源,以文化故事激发兴趣,以思想方法深化理解,寻找更多适合学生的数学文化融入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玉芝.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完美的图形—圆”为例[J].新课程,2025,(11):49-52.

[2]沈珊珊.挖掘数学文化富矿,深耕苏教小学课堂[J].家长,2025,(1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