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非遗传承的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研究

作者

曹曼

石家庄市方盛小学 050000

现阶段,小学美术在非遗教学中面临“碎片化”的挑战:有的仅限于对非遗图案的绘画模仿,有的独立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却忽略了与历史背景、民俗文化的联系,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非遗的文化底蕴。此外,跨学科的教学尝试往往止步于形式上的简单组合,未能形成以“美术为中心、多学科融合”的主题设计框架,这限制了非遗传承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基于非遗传承的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非遗活态传承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融入历史知识、民俗体验等多学科内容,实现技能掌握和文化认同的双重效果。

一、基于非遗传承的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意义

基于非遗传承的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设计,对于活化非遗、提升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从非遗的传承角度出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跳脱了传统技艺模仿的初级阶段。例如,通过与语文、科学、数学等学科的融合,学生在创作剪纸作品时能够融合民俗文化,理解其中的吉祥寓意;在制作陶艺过程中,结合科学知识,感受土壤与工艺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传承方式实现了非遗从单一“符号记忆”到深层次“文化理解”的转变,使青少年成为非遗的真正继承者和传播者。

在小学美术教学层面,这种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传统的美术非遗教育往往局限于技能的学习,而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美术课堂转化为文化融合的平台——例如以“年画”为题,结合语文的民间故事创作、美术的色彩搭配、社会的民俗研究,使美术教学从技能训练提升至文化层面的熏陶,体现了美术教育的育人价值。

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构建了一个从“审美感知”到“文化认同”再到“实践创新”的素养培养体系。在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美术创作技能,还能够通过不同学科的视角,深入理解非遗背后的生活智慧,进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这种认同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比如将皮影戏元素融入现代漫画创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二、基于非遗传承的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非遗元素,构建学科融合框架

小学美术教材中融入了众多非遗元素,教师需积极探索这些元素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构建跨学科整合的基本框架。以“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材选用河北蔚县剪纸作为教学案例,展示了其明快的色彩和鲜明的对比特征。老师在策划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可以结合语文等学科知识。例如,在语文课上,引入剪纸背后的民间故事和传说,鼓励学生通过文字创作对这些故事进行再演绎,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研究蔚县剪纸的起源和演变,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剪纸风格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融合数学学科中的图形对称和比例概念,指导学生分析剪纸图案的构造,使其在欣赏非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这样的系统挖掘,将教材中的非遗内容转化为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主题,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结合教材主题,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

老师要依托教材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学科间的知识融合与非遗的传承。以“传统建筑的魅力”的教学为例,该单元聚焦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因此老师可策划“家乡传统民居保护与宣传计划”项目。在开展“家乡传统民居保护与宣传计划”项目时,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本地传统民居的调研。在美术课上,学生通过绘画、制作手工模型等手段,重现民居的外观与内部结构,以此提升美术创作和空间造型技能;在科学课上,学生探讨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属性及其力学结构原理,了解其稳固耐用的科学道理;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制作电子宣传册或短视频,推广家乡的传统民居。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设计保护方案时,他们需考虑审美、保护技术以及宣传策略等多方面因素。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建筑这一非遗项目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保护非遗的责任心,实现非遗传承与跨学科学习的双重目的。

(三)搭建多元展示平台,强化学习成果反馈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跨学科学习的实效性,老师还有必要构建多样化的展示舞台。老师要以美术教材为基准,在学生完成特定非遗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后,学校可以针对此举办“非遗节”。例如,在学习“泥玩具”这一单元后,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创作、历史探索到动手制作等一系列跨学科活动,最终在非遗文化节上展出自己亲手制作的泥土玩具,并分享在创作过程中涉及的语言表达、数学比例等知识点。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班级间的非遗知识竞赛,竞赛题目涵盖教材中的非遗艺术特色以及相关学科的核心要点,比如融合科学课上对剪纸材质特性的研究。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公众号、校报等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学生优秀的非遗主题跨学科研究报告和创意作品。这样的展示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优化跨学科学习方案,推动基于非遗传承的小学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向纵深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应着重关注两大要点:首先要坚守美术学科的核心理念,防止因盲目追求跨界而削弱美术本体的地位;其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将非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和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展望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拓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非遗传承范围,结合各地非遗的独特性,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确保跨学科学习不断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动力,并使小学美术课堂成为青少年与传统文化的纽带。

参考文献

[1]于欢欢.美术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习工具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 025,(07):94-96.

[2]魏书引.小学美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5,(1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