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方法的实践研究
张焕英
南宫市南街小学 055750
引言
教育理念从“管理”转向“育人”,小学班级管理已跳出单一纪律约束,开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传统批评式管理容易引发学生逆反心理,激励方法依托正向反馈机制,更契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班主任如何将激励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策略成为研究重点,目标设定、榜样示范与活动设计等路径助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这一探索回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现实需求,为优化班级生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一、目标激励:分层设计驱动学生自主成长
目标激励设定可达成的学习与行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清晰发展路径,班主任依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分层目标体系,目标需兼具挑战性与可实现性,阅读素养培养可分基础、进阶、拓展三个层级。基础目标要求每日固定时段阅读 20 分钟,进阶目标在阅读后增加笔记记录内容,拓展目标引导主动参与班级阅读分享会,分层设计兼顾后进生参与过程中的信心建立,也为优等生预留持续提升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安排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在目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
目标实施过程中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班主任每两周组织学生回顾目标完成情况,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助力问题发现,未达成目标的学生可借助 “目标拆解法” 拆分任务,“提高数学成绩” 可拆为 “每日完成 5 道应用题”,引入 “目标达成度可视化” 工具,进度条或积分榜直观展示进步,增强成就感,动态管理避免目标僵化,保障激励效果持续有效。
目标激励的深层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习惯于自我设定与灵活调整目标后,会慢慢形成 “目标 — 行动 —反思” 的良性循环模式,班主任每学期定期开展 “我的成长计划” 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分享目标制定的具体经验与实际调整策略,系统的元认知训练有效提升日常学习效率,助力学生建立终身受益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其未来更好适应社会竞争环境奠定扎实基础。
二、榜样激励:多元示范构建正向价值坐标
榜样激励树立可模仿的优秀范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班主任打破 “唯成绩论” 的单一标准,构建涵盖学习、品德、劳动等多维度的榜样体系,班级设立 “文明之星” 表彰日常礼貌待人的学生,“创新之星” 奖励提出学习新思路的学生,“责任之星” 肯定主动承担班级事务的学生,多元评价标准让不同特质的学生都能找到清晰努力方向,班级内形成 “人人可成榜样” 的积极向上氛围。
榜样选拔机制注重民主性与参与性,班主任组织 “班级榜样推荐会”让学生投票选出月度榜样,推荐人需当场陈述推荐理由,公开评选过程增强榜样认可度,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班级建立 “榜样成长档案”,详细记录榜样学生的进步轨迹与关键事件,定期在班级展示,档案中的具体事例比抽象评价更具说服力,有效激发其他学生的模仿意愿。
榜样激励持续效果依托榜样与普通学生的互动机制,班主任组织 “榜样工作坊”,邀请榜样学生分享经验并指导他人,“学习之星” 开设 “错题整理小课堂”,“劳动之星” 带领同学优化教室卫生分工,“教与学” 的角色转换巩固榜样学生的知识技能,普通学生在具体指导中获得成长,班级内形成“榜样引领 — 同伴互助 — 共同进步” 的良性生态。
三、活动激励:实践参与强化集体归属意识
家校协作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纽带,班主任与家长的有 效沟通能弥合教育断层,为学生行为矫正提供双重支持。家校协作通过资源共享与策略互补,使班主任能更精准地 识别学生需求,家长则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参与。正向沟通机制的建立能够减少误解与对立,家长感受到被尊重时 更愿意开放家庭场景信息。班主任据此调整管理策略,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性,班主任采用 “项目制学习” 模式,将活动分解为策划、执行、展示三个阶段,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并分配任务,“班级文化墙” 设计活动中,学生分工完成资料收集、版面设计、内容撰写等工作,资料组访谈任课教师和查阅校史档案获取素材,设计组运用手绘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方式呈现主题,撰写组将零散信息整合为连贯的叙事文本。班主任提供资源支持与过程指导,联系美术老师进行版面设计培训,协调图书馆开放专题书架,评价采用 “学生互评 + 教师点评” 方式,考察团队协作、创意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参与模式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与创造力,某班级 “历史人物主题展” 活动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活动激励深化需要建立长效反馈机制,班主任在活动结束后开展 “反思分享会”,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职业体验日” 活动后,学生反馈 “对职业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后续活动因此增加 “岗位深度观察”环节,优秀活动成果汇编成《班级成长纪念册》,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与成长感悟,拍摄活动花絮照片、收集学生日记片段、保存实物作品等内容都被收录其中,物质化成果为学生提供情感寄托,成为班级文化重要载体,持续强化集体认同感。
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方法实践显示,目标激励、榜样激励与活动激励三种路径存在显著协同效应,分层目标设计解决学生发展差异问题,多元榜样示范构建正向价值坐标,主题实践活动强化集体归属意识,未来研究可探索数字化工具在激励管理中的应用,开发班级管理 APP 实现目标跟踪与榜样展示智能化,关注激励方法长期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教育理念更新推动激励方法融合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小学班级管理提供更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吴英.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华夏教师,2025,(17):34-36.
[2]刘晓峰.爱滋养,心维护: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J].亚太教育,2025,(09):55-58.
[3]陈德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5,(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