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城市“环境绅士化”对下层住民劳动生计与居住空间的挤压效应
周依漩
一、“环境绅士化”的发展与表现
1. “环境绅士化”的兴起背景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形象的压力。为了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城市现代化,许多城市开始借鉴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经验,实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环境改造计划。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城市对高品质居住、商业和休闲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使得城市政府和开发商倾向于对城市中心区域和老旧社区进行改造,以满足市场需求。国际资本的涌入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为“环境绅士化”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环境绅士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兴起。
2. “环境绅士化”的空间表现
“环境绅士化”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区域和老旧社区的改造。城市政府和开发商通常会对这些区域进行拆除和重建,建设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酒店和高档住宅区。原本的工业厂房、老旧住宅和商业街被取代,城市的景观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绅士化”还会扩展到城市的周边区域,形成新的高端发展区。这些区域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中高端人群居住和消费。例如,一些城市在郊区建设了生态住宅区和休闲度假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向外扩张。
3. “环境绅士化”的社会经济影响
“环境绅士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它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的升级。新的商业和休闲设施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娱乐方式。然而,“环境绅士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它加剧了城市的贫富分化,使得中高端人群和下层住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下层住民由于无法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被迫迁往城市的边缘区域,导致社区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环境绅士化”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城市的社会稳定。
二、“环境绅士化”对下层住民劳动生计的挤压
1. 传统产业就业机会的减少
在“环境绅士化”过程中,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手工业等产业逐渐被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所取代。下层住民大多依赖这些传统产业就业,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新兴产业的要求。因此,随着传统产业的萎缩,下层住民的就业机会大幅减少。例如,一些城市的老旧工业区被改造为商业中心或科技园区,原本在工厂工作的工人失去了工作。这些工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技能培训,很难在新兴产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失业率上升。
2. 新兴产业就业门槛的提高
新兴产业通常对员工的技能、知识和教育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下层住民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难以满足新兴产业的就业需求。新兴产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也与传统产业有很大的不同,下层住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例如,科技产业对员工的计算机技能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技能对于下层住民来说往往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新兴产业的发展虽然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但下层住民却很难从中受益。
3. 收入不稳定与贫困加剧
由于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就业门槛的提高,下层住民的收入变得不稳定。他们可能会面临失业、兼职工作或低薪工作的困境,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在“环境绅士化”过程中,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包括房价、租金、食品和日用品价格等。下层住民的收入无法跟上生活成本的上涨速度,导致贫困加剧。一些家庭可能不得不削减开支,减少对教育、医疗和娱乐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三、“环境绅士化”对下层住民居住空间的挤压
1. 房价和租金的上涨
“环境绅士化”通常伴随着房价和租金的上涨。城市的环境改造和升级提高了土地和房产的价值,开发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往往会提高房价和租金。下层住民原本居住在城市中心区域或老旧社区,这些区域的房价和租金相对较低。然而,随着“环境绅士化”的推进,他们不得不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租金。许多下层住民无法承受高昂的居住成本,被迫迁往城市的边缘区域或条件较差的地方。例如,一些城市的老旧社区被改造为高档住宅区后,原来的租户被要求提高租金或被迫搬离。这些租户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只能选择搬到更远的地方居住,增加了通勤成本和生活不便。
2. 居住环境的恶化
下层住民在迁往城市边缘区域或条件较差的地方后,往往面临着居住环境的恶化。这些区域通常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例如,一些城市的郊区或城中村缺乏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较低。这些区域的治安状况也相对较差,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下层住民为了降低居住成本,不得不忍受较差的居住环境,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3. 社区关系的破坏
“环境绅士化”还破坏了下层住民原有的社区关系。在城市中心区域或老旧社区,下层住民通常形成了紧密的社区网络和社会关系。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然而,随着“环境绅士化”的推进,许多下层住民被迫搬迁,原有的社区关系被打破。新的居住区域往往缺乏这种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这使得下层住民在面对生活困难时,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结语
发展中国家城市的“环境绅士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复杂现象,它在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也对下层住民的劳动生计和居住空间产生了严重的挤压效应。在劳动生计方面,传统产业就业机会的减少和新兴产业就业门槛的提高,使得下层住民面临着失业和收入不稳定的困境,贫困加剧。在居住空间方面,房价和租金的上涨、居住环境的恶化以及社区关系的破坏,让下层住民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这种挤压效应不仅影响了下层住民的个人发展和生活福祉,也对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为了缓解“环境绅士化”对下层住民的负面影响,城市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要加强对下层住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稳定房价和租金,确保下层住民有足够的住房选择。还应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边缘区域和条件较差地区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社区建设,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重建社区关系。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公平与可持续,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
参考文献:
[1]刘铭秋.城市更新中的社会排斥及其治理研究[D].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2021.DOI:10.27150/d.cnki.ghdzc.2021.000029.
[2]孙燕红.基于城乡统筹背景的生态移民研究——以兰州市榆中县为例[D].山东省:南京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