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小婷

紫金县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省河源市 邮编:517400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阶段,“数与运算”作为核心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知识割裂、方法单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数与运算的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既有助于学生整体理解学科内容,完整把握某一个主题下的知识结构,又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核心概念及其蕴含的核心素养【2】。因此,探索一致性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数与运算”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独立开来,很少去沟通它们内在的一致性,导致课堂教学的知识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受限,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灵活运用。因此,探索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教学策略,对于改善“数与运算”教学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1】。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初步体会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和算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1】。在"数与运算"教学中,一致性体现在数概念的连贯性、运算方法的一致性和数学思维的统一性等方面。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一致性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数与运算"一致性教学的策略

(一)数概念本质的一致性

整数、分数、小数表达形式的一致性是“多少个计数单位”,表达内容是“有几个计数单位”;与此对应,数的大小比较要在相同的计数单位上进行【3】。

小学阶段数的认识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教学是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打通数的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也就是在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意义的同时,要理解它们基于计算单位表达的一致性。例如:3 是表示 3 个一;30 是表示3 个十;300 是表示 3 个百;0.3 表示的是 3 个 0.1, 表示的是 3 个 。教学过程中,理解了整数的意义,学习小数和分数意义的时候,要沟通与整数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都是表示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数的运算本质的一致性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运算【1】。数的运算需要以数的意义、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律为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等。数的运算实际上是在对数的计数单位及其个数进行操作。例如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运算中,20+30是 2 个十 +3 个十,等于 5 个十,即 50; 200+300 就是 2 个百 +3 个百,等于 5 个百,即 500。也就是说整数的加法是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道理也是一样的。到了学小数加法时,可以沟通与整数加法的一致性,即 是 2 个 0.1+3 个 0.1,等于 5 个 0.1,即 0.5。通过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理解,小数的加法也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相加,分数的加法时也一样。到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运算的最后一课,教师就很有必要再次打通三种数加法运算的一致性,沟通知识的关联。

在教学整数、小数、分数的乘法运算时,同样要沟通乘法运算的一致性,让学生感悟乘法运算是计数单位与计算单位相乘,计数单位的个数与计数单位的个数相乘。例如20×30 是 2 个十 ×3 个十,所以 20×30=(2×3)×(10×10)=6×100=600. 。 0.2×0.3 是 2 个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数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知识整体化,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三)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数的概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数的运算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数与运算同样具有一致性【2】。例如:320 和 560 谁大谁小?300 表示 3 个百,500 表示 5 个百,20 表示 2 个十,60 表示 6 个十。因为 320 有 3 个百,560 有 5 个百,所以 320<560 。那 320+560 等于多少呢?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运算都是基于数的意义而进行比较和运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沟通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将知识与知识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将碎片知识完整化、系统化,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22

【2】曹一鸣,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2022 年版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中小学管理,2022

【3】赵莉,吴正宪,史宁中,小学数学教学数的认识与运算一致性的研究与实践以“数与运算”总复习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