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德育理念融合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作者

徐帅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 271000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美术技巧的培养,更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美术作为一种形象化、感性的学科,能够通过作品的创作、欣赏与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将德育理念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一、德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与集体意识。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育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感的同时,也为德育理念的渗透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情感教育的实现

美术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思考,这种情感体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学生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从而提升其社会情感能力。

2 价值观的培养

美术作品反映了创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特别是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德育理念与美术教学的融合策略

1 创设德育情境,培养学生道德感

创设德育情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进行道德反思和思考。例如,在教授“尊老爱幼”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事迹,让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尊重与关爱的价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关于老年人和儿童的故事视频,或者展示一些表现敬老爱幼的经典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关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在美术创作中学到技术,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进而加强他们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2 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情感与思想

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进行人物画像或场景创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人物动机。例如,在创作人物肖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人物的表情、姿态以及环境来表达人物的情感背景,如友情、亲情、爱国情怀等。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展现这些情感,进而加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和认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技巧,还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社会情感,如对家人、朋友和祖国的爱与责任。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作品的背后思想,引导他们在创作中注入更多的道德理念,让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与道德

的熏陶。

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方式通常侧重于技法和技巧,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时,除了技术表现、创意构思,还应关注学生作品背后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社会责任感出发,表达他们对于正义、责任和爱心等社会道德主题的理解。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艺术水平,还能够鼓励学生在作品中传递出更多积极向上的道德理念。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环保主题”绘画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不仅会关注画面的细节处理与创意设计,更会重视学生是否能够通过作品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艺术创作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小培养其对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

三、德育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案例案例一:通过绘画《我的家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家乡,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与感恩之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学生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他们对于家乡的真挚情感,并通过艺术作品将这种情感具体化、形象化,既锻炼了学生的美术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案例二:通过美术作品表现“帮助他人”的主题

教师在讲授帮助他人这一德育主题时,要求学生创作关于“帮助他人”的美术作品。例如,学生可以画出自己帮助他人的场景,如帮助同学捡起掉落的书本、帮助老人过马路等。通过创作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够在美术技巧上有所提升,还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进而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

结语

德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更能够促进其品德的培养。通过情感教育、价值观培养、主题创作等多种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未来的美术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德育理念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1]张姣.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统色彩美学渗透 [J]. 色彩, 2024, (12):145-147.

[2]朱清民. 小学美术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4,(24).

[3]马春梅. 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 (23): 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