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实践分析
徐杰顺
兰溪市柏社中学 3211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德育融入课堂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可以通过数学题目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合作、责任等价值观。包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借助多媒体和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实践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主任的德育角色尤为重要。德育的融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对道德判断和团队合作的思考。包括在组织数学竞赛、课外实践或社会调查等活动时,班主任可以强调诚信、团结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1.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的意义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通过数学教学,班主任可以潜移默化地将道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诚信、公平、合作等基本价值观。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数学的逻辑和规则,这与道德规范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纸上的公式和数字,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组织数学活动或竞赛时,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抄袭、不作弊,重视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这种强调诚信和努力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这些价值观。德育的融入也为班主任提供了与学生沟通与互动的机会。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创造出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1]。
2.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德育现状
2.1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德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与应试教育,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培养。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被迫适应应试的压力,常常将重点放在如何得高分上,而不是在于理解知识背后的道德价值和实际意义。这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单一化,使德育的内容在课堂上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讲授而忽略了互动和参与。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讨,更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与反思德育的重要性。
教育评价体系的偏重也对德育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的评价标准多以考试成绩为主,使得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术表现上。这样的结果是,德育教育常常不得不让位于分数和升学,在课程安排和时间分配上,德育内容受到压缩,不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此外,学生为了追求优异的学术成绩,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投机取巧、不诚信的行为,这与德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也会影响到德育的落实。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学业成绩上,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社会舆论则似乎更看重“分数至上”的观念。
2.2一些教师忽略学生学习基础进行授课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风格都是不同的,然而,在众多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选择“一刀切”的方式,导致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课程进度,进而产生学习的挫败感。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造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数学的抗拒心理。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强调考点和提高分数,以至于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能会选择跳过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而直接进入更为复杂的内容。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提升部分学生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却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碎片化,使学生在面对综合性和高阶层次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德育融合也常常被忽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核心应是理解与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时未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状态,缺乏对学生学习困难的有效支援,导致一些学生因无法跟上课堂节奏而感到焦虑,并开始放弃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在数学学习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一些课堂上,教师过于依赖讲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2]。
2.3教师不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许多数学教师在授课时,更加重视知识的传递与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尽管数学教材中潜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例如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问题背后的伦理思考等,但教师未能有效地将这些素材融入教学中,造成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的割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德育意识。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理性科学,德育更多属于思想政治或语文等人文学科。这样的观念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数学这一学科的独特优势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方面也存在不足。在一些培训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这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德育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往往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理解,难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也影响了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当前,许多学校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业水平,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素质的综合评价。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在无形中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分数的提高上,忽略了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3]。
3.初中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的教学策略
3.1在教育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班主任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视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例如,在讲解比例和分数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公平、公正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理解诚信、合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结合数学教材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比如,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与社会现象相关的情境题,让学生分析这些情境背后的道德问题,比如资源分配的公平性、环境保护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使学生在思考中加强了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数学竞赛、活动等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团队活动中,强调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互助合作的美德。此外,通过对活动表现的反馈,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诚信、尊重他人等德育元素的重要性。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言传身教,自身要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诚信、公正的原则,例如在考试和作业中严格遵守公平公正的规则,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同时,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定期与学生交流,分享有关诚信、责任、努力等话题的故事或案例,使德育教学更加生动具体。
3.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的应用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认识。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各异,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在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不是单纯强调成绩的高低。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德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组织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小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这类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通过活动反思,鼓励学生分享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使其在实践中更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4]。
3.3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包括动画、视频、音频、互动演示等,这些元素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素材,班主任可以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将德育理念渗透其中。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结合一些与诚信、团队合作相关的案例,通过直观的视觉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价值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班主任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将数学问题与真实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如在讲授百分比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社会热点话题相关的数据,使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数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这种情境式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技能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多媒体可以促进课堂互动,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班主任可以设置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诚信、合作和责任等道德主题,例如在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时,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尊重他人和共同进步的价值。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后资源的分享,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分享一些与数学及德育相关的优质资源,如纪录片、优秀的数学启蒙视频或关于科学精神的演讲等,引导学生自行学习和反思,从而在数学之外寻求更深层次的德育理解。
3.4运用教育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可以选取一些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关的案例,如“贫富差距”的统计数据或“环保项目”的成本分析。通过这些实际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与公式,它还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如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社会问题,进而理解这样的问题背后的道德责任和社会公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特定的案例。例如,选择“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让学生分析该主题下的数学模型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模型计算,还需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现这些观点。
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例如,参与当地社区对于某个公益项目的调研,以了解居民对某种服务需求的满意度,并通过问卷统计和分析结果。这项工作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社会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字背后的人文关怀,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班主任可以定期邀请数学领域的专家或成功人士,与学生分享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对数学应用的看法。通过真实的职业案例,学生能够看到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视野。专家的职业经历和价值观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努力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主任将德育融入数学实践的探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刻的数学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际问题的思考与团队协作,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结合知识与价值观进行有效决策。因此,班主任需持续关注德育的渗透与实践,让每一堂数学课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昕睿.初中数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有机整合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4,(19):56-58.
[2]陆丰波.初中数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有机结合[J].家长,2023,(36):34-36.
[3]张亚鹏.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实践分析[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时代教育报刊社.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讨会暨第十期行知纵横教研论坛研讨会论文集.甘肃省兰州东方学校;,2023:6.
[4]张学真.班主任视角下初中数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9):93-95.
[5]周云娥.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实践之探索[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二辑.湖北省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