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仲晨怡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庄中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是一个关键却常被忽视的时期,而初中英语课堂更是英语学习的核心,也是众多英语教师讨论和研究的焦点。然而,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课的状况令人担忧,大多数学生展现出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都较低。尽管许多学生在英语测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如何改变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成效是时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初中英语阅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引言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材料,还能有效增进语言知识。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学生不仅能扩展词汇量,还能为提升口语交流和英语写作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阅读在考试中占有重要比重,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对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而将焦点放在知识的讲解上,这导致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难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提升阅读水平。

一、当前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在初中英语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缺乏词汇积累,许多生词的出现导致阅读难以顺利进行。此外,一些同学的阅读习惯不佳,例如在阅读时习惯出声念出单词,而优秀的阅读习惯应该是能够迅速识别单词的含义,而不是依赖于发音[1]。这种依赖发音的阅读方式会影响对词汇的感知。其次,许多同学在阅读时,由于遇到不熟悉的字词,会频繁查阅字典,这不仅降低了阅读速度,还破坏了文章的连贯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文的前后文来推断生词的含义,因为在英语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具有多种意义。

(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们对教科书的阅读往往仅限于表面层次。目前的阅读教学方法较为简单,仅依赖于对阅读材料的直接理解,而未能有效地提炼出作品的核心要点,也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全文,这导致了对文本理解的偏差。因此,学生阅读后往往只了解故事的梗概。由于教学手段单一且过时,学生们接触到的主要是教科书和习题,这很难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无法有效培养他们的推理、归纳和感知能力。

(三)缺乏对阅读理解的兴趣

初中生在英语阅读时,通常会反复查找生词或猜测词义,然后逐字逐句地翻译成汉语。同时,教师会为学生逐句讲解,以助于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持续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得不愿意主动朗读,而是依赖教师的讲解,不再积极主动地学习,将学习的责任完全交给教师。这种做法导致学生逐渐感到乏味,对英语失去兴趣。在考试中,大多数学生放弃阅读原著,仅凭直觉作答。

二、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的策略

(一)打好学生英语阅读基础,养成阅读习惯

在教授英语的同时,提升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坚实地掌握英语阅读的基础,学生的阅读技巧才能得到显著提升。首先,重视词汇量的扩展至关重要。词汇的不足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不准确,进而影响阅读成绩。英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快速且深刻地记住单词。例如,可以使用辨析法进行词汇教学,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汇集中讲解,以加深记忆。此外,词汇学习还可以通过联想、归纳、对比等技巧来加强。其次,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建议学生记录下遇到的新词汇、短语和句子,这将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最后,通过融入中外文化元素,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西方文化知识,并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或用实例来阐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2]。

(二)突出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多元化

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教师应专注于优化课堂管理和提供有效的指导,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采用英语情景教学法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以“Outdoor fun”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如:“What are your favorite outdoor activities, and why do you enjoy them?” 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比如经典的动物故事和科学读物,这不仅能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还能点燃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者继续讲述一个故事,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例如,在晚自习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举办“课外故事”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英语阅读和交流的平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向学生推荐高质量的英语文章,还仔细聆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讲解。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喜爱的课外书籍制作成PPT,在展示的同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突出了课外阅读的多样性,也确保了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3]。

(三)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环境

为了提升英语阅读的学习成效,教师必须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以最大程度地优化英语阅读课堂的氛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们应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为学生打造更优越的教学环境,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进步。初中英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等因素,采取多种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例如,通过组织竞赛、讲故事、使用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创造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升阅读兴趣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Times have changed”,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相应的幻灯片。在课堂上,教师利用PPT与学生就“Times have changed”进行分角色阅读,鼓励他们用进行对话,全面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讲解课文时,将学生的家乡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帮助他们迅速把握文章要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内容。通过综合运用课程资源和优化教学情境,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搭建问题链,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的问题至关重要。恰当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并将他们的观点与处理问题的方法相结合,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彼此间的差异。

以“Good manners”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 are some examples of good manners in your daily life?”“If you see someone being impolite in public, what would you do? Why?”。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紧密围绕课文内容。通过问题,可以激励学生通过思考寻找答案,从而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有助于他们分析、模仿所学词汇,同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有效区分学生在思考和词汇运用上的不同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和推理,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如:“Are there any manners you think you could improve on? How can you work on them?”。然而,在构建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应鼓励他们参与问题设计。

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同时,在设计课外阅读活动时,应将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与任务相结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当前阅读能力,对英语教学进行全局规划。此外,教师应精心挑选课外英语教材,注重引导并适时优化,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实施精细化的阅读,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胡小敏.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项目化学习开展探究[J].求知导刊,2024,(36):68-70+76.

[2]张淑梅.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化路径分析[J].中学生英语,2024,(40):151-152.

[3]刘春秋.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智力,2024,(2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