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新载体
李志琴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10132
摘要:在新世纪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宣传力度,是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关键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新模式,更多地吸收一些优秀学生党员。本文对新时期高职学院学生党员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梳理,完成目标明确的改进方案编制,进一步体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成效,推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创新载体
【课题来源】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职业教育专项课题“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践对策研究”(XJK24BZJ031)阶段性成果。
高职院校在我国科技研发与实际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为了培养能够全面适应社会竞争形势的人才,应发挥党组织在政治、组织上的优势,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发展得以平衡,达成高职院校的学校党员发展目标,持续加强和完善高职党建工作。
1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
1.1确保有效实现党建战略目标
当下,高职学生基础持续扩增,在所有学生群体中占比较大,对这一群体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意义关键,不但能促使党员文化水平得以提高,还能够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关系党建工作实施效益的关键一环,是我党在新时期开展伟大事业的可靠支撑。高职院校聚集了大批知识渊博、思维开放和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子,是新时期拓展学生党务工作的优良路径,需要积极发挥其载体支撑功能,赋能高职党建工作更深的内涵[1]。
1.2改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趋势下,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同样的,学生群体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利益的驱使,此时,迫切需要指引其思考与行为的标准。党组织要站在制高点,掌握学生的意识形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最有力的载体。学生入党前,需要不断学习党史和相关基本理论,让学生更加坚定党性追求。
2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党员发展时间受限,培养难度大
高职教育多为三年制,实行“2+1”或“2.5+0.5”两种教学方式。理论课程授课两年,并设置一年的实习期[2]。一般而言,一个学生最多只有两年半的在校时间,按照组织审查流程,一般都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即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然后才能被吸收为党员。中期考察程序不少于2年,并且也会有相关的党课教育,而实际教育工作一般不会因此而调整,这也就造成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仍未达到入党的条件。特别优秀的学生也至少要在大三阶段才能成为预备党员,且实际选择比例较小,大部分的学生有资格接受入党考察时即将步入社会。因此,提前评价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也因时间紧迫而无法进行下去,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的认识,由此阻碍了学生党员发展关注。而且,学生党员在生活与学习实践中,难以显现其引领示范作用。
2.2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扎实,创新意识不足
党建工作者是高职学生党员工作的纽带,也是保障其党建工作的关键力量。在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学生基数持续扩增,而专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较为匮乏,很难有效把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本任务指标。目前,大部分党务工作人员多由专职教师、辅导员等担任,由于其身兼数职,日常工作难免出现疏漏,学生党员的发展成效往往不佳。而且,这种学生党员培养模式下,兼任党务工作人员的辅导员、教师往往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理论知识欠缺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准确、高效地执行各项政策规定,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培养与发展成效不佳。不可否认,部分党务工作者有着多年的工作经历,但受制于主观认知的限制,常常出现工作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形式普遍类似,宣传与引导工作落实不足,很难收获实际效果。
2.3入党标准要求模糊化,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现象
在新时期的多元文化与价值取向下,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3]。鉴于此,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持续补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党标准模糊,理解不透彻。有些学生将党员评选工作看作辅导员的主观考量,积极拉近与辅导员的关系。有的学生入党动机不纯粹,具有相当的功利化思维。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党意愿极为强烈,提交入党申请的比例大幅增加,但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明确,存在一定的跟风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在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时期,对外来因素极为敏感,对党员的身份的界定不清,部分申请入党仅为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或想要为获取学校荣誉带来助力;一些大学生单纯追逐利益,为民族付出的认识尚未确立。
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载体
3.1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在制定班级教育培养工作方案的同时,应将阶段性培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初期培养和重点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把每个时期都分阶段进行,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通过整合教育引导者、专业培训师、党员导师以及班级学生组织的力量,共同构建一个协同育人的生态系统[4];在特定的时段,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等形式进行,积极宣传党建工作内容,提升理论修养,实施学生实习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宣传,选拔、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备选人。
在班级建设中,通过集中学习和一对一培养,从观念认知层面促使学生作出改变,使学生对党的路线政策有深刻的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识别培养目标前,辅导员和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的谈心活动,认知党员的职责,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在思想上进行全面改革。
3.2以寝室为载体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在学校里,寝室是学生的关键活动场所,因此,应将其作为高职思政工作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区域,经常性参与寝室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党员起到示范作用,以此在学生群体之间形成一种隐性影响。还可以把宿舍楼分成若干片区,每个片区由不同学生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在空闲时期,组织一些党建活动,借由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党的坚韧品格与文化底蕴,学生社团参与度逐步增加。
3.3以社团为载体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主动参与社团活动。基于社团的特殊吸引力,持续引起不同学生的关注,并产生极大的影响力。鉴于此,高职院校要主动地对社团成员作出切实引导,将优秀学生吸纳进来,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以实践参与和社团互动为基础,打造多类社团活动,增加党建工作的开展形式,持续将校园社团文化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有效连接,培养新一代青年人才[5]。
4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改革路径
4.1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前置化
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正式党员,这一过程需要关注许多细节。高职院校学制相对较短,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必须将学生党员的发展放在首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和甄别工作。在新生初入校时,应细致整理和筛选其个人资料,在最短的时期内,认清其成为党员的可能性,一旦选定发展对象,需要及时开展培训和引导工作,加强学生对入党流程与条件的认识。对思想认知积极、坚定的学生予以高度关注,并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引导以及培育。
当下,由于申请入党的学生较多,应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设立适合党员发展工作群,这样就可以准确发布上级通知,收集各种资料,并在支部内部进行交流。认真研读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规则,对发展党员的过程进行细致梳理,认真核查预备党员的具体条件,并对各环节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作出详细说明,让申请入党的学生能够了解具体流程。
4.2强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开展党建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党务工作的开展,逐步提升党务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把握与党建工作的实质性关联,以此对引进和发展学生党员提供必要支持。首先,应在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上投入更多的关注,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学生党员发展的任务指标。其次,基于高职党建活动的开展,实施有序、整体化的知识培训,强化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育,为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可以聘请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师开展业务指导,做好“传帮带”工作,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党建工作[6]。
4.3加强学生入党动机教育
针对当前学生对入党标准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定,以及入党动机的功利化等问题,高职学生党组织应认识学生入党动机单一性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可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和倡议,让学生对党员的认知更为清晰,同时也能为入党积极分子指明前行道路,让其更好地理解思想道德、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其次,通过理论宣讲、先进事例讲述等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入党动机予以明确,做好入党的启蒙教育工作。此外,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以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综合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是高职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建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思维认知不足、入党动机缺失、党建活动载体单一等。为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有序实施,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基于学生党员发展载体的搭建,结合各类党建学习活动,积极培养和发展一批学习品质优良、政治素养深厚、意志坚忍的新生代学生党员,为党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黄绍舒,黄群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和路径探索——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北桥,2023(12):136-138.
[2]李亚玲,王静.探索高职院校多样化生源结构下学生党员的发展管理模式——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31-34.
[3]张莎婵.在专业实践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实效性——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J].教师,2021(1):8-9.
[4]王群.“四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员红色工匠班”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22(3):148-152.
[5]孙茂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理论宣讲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金融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63-164.
[6]范远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问题浅析——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05-107.
作者简介:李志琴,(1982-),女,湖南永兴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校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