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PBL项目式学习中的优化策略
张杰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2150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以生为本,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以实现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探究、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提升综合能力。以下将探讨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PBL项目式学习中的优化策略,以期通过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程育人价值。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英语;PBL项目式学习
引言
PBL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思考,探究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并找到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以合作的方式开展PBL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多元思想冲击下,对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有效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思想碰撞下得到思维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分组,结合生活化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学习效果。
一、以素养为导向,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项目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基于英语核心素养,还需兼具层次性与渐进性。在初中英语PBL项目式合作学习时,教师可围绕核心素养明确项目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引领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应用能力的提升,再到创新思维的发展,构建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使学生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适应学习强度,稳步筑牢基础,进而提升英语学习自信。例如,在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下Unit1“Home”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个“大数英语挑战”的项目。学生在这个项目中应熟练且准确地认读、拼写基数词和序数词;能在口语及书面表达中正确使用,提高英语数字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能够用英语描述家庭、日常生活、购物消费等多方面涉及数字的信息。在小组中,学生还应深入探讨英语与汉语中数字表达的习惯和文化特点,感受不同语言文化的差异,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1]
二、借助信息工具,科学合理分组
科学合理分组,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初中英语小组学习中,教师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项目学习目标、学生信息等内容,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平衡”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例如,在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下Unit4“Chinese folk art”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我心目中的民间艺术”项目,使用AI工具快速分析项目内容和学生信息,从而进行合理分组,并给每个学生分配角色任务。如将学生分成4 人一组,小组中综合能力强的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进度把控;性格比较沉默的作为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和学习过程;社交能力强的作为汇报员,负责在全班展示小组成果;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负责查找和收集与中国民间艺术(剪纸、泥塑、刺绣、皮影戏等)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随机分组,使学生每次够可以更不同成员进行思维碰撞,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教师也要随时调整学生信息表,以更合理分组。
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实现项目式学习目标的关键环节。在学生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从他人那里学到知识。
三、生活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PBL项目化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使他们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下Unit5“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物世界的视频,提问学生:“Do you have an animal?”“Why do you like?”等,让学生在小组中用英语描述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动物,促使他们在表达中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以为之后的文本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文本阅读过程中,面对较长的文章,可能会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依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学习。学生可以按段落轮流朗读,也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朗读的时候模拟动物的行为,提高对动物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描述的动物,以及相关问题展示到白板上,如“Why are some animals considered endangered?”“How do humans affect animal populations?”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增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小组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与动物保护相关的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完成对动物习性的研究,并以作文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生活化问题的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2]
四、开展项目评价,促进综合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实时进行自我监测,并根据探究结果相互进行评价,以完善小组成果。例如,在“Animal friends”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出示视频、案例前,看可以先学习目标前置:如观看视频,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和重要性;视频中哪些濒危动物?宠物护理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等。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时,可以结合问题对视频中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全面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相互评价时,学生可从这些案例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方面,了解小组成员对保护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的态度,并从更多角度提出实际可行的保护措施。在小组项目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总结活动,让每个小组展示、分享、评价学习成果,以落实学习目标,明确项目重难点,提升学习效果。在成果汇报阶段,教师需对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水平及时了解,以把控学情;评价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先自评,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在总结环节,教师应综合各方评价意见,向学生指明项目学习中的改进方向,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持续进步。通过评价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视角出发,整理项目重难点,从而掌握关键内容,有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清晰的学习思路。[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PBL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借助小组合作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通过依照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生活化为题情境,引导合作探究,帮助他们从多角度剖析问题,推动深度学习。并在合作学习的不同环节,自评、互评、组评等,提高解决问题和反思能力,有效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阳.PBL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4,17(29):57-59.
[2]李玉侠.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策略分析[J].校园英语,2024,(29):148-150.
[3]孙晶美.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教师,2024,24(13):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