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其实践问题

作者

杜安杰

招远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山东烟台招远 265400

摘要:在城市建设中,需对市政施工工程加以重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地基处理、混凝土施工和管道铺设等关键技术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其科学应用与精准实施对保障工程安全、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这些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施工环境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实践问题,探讨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市政工程的施工水平、保障工程质量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市政工程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实践问题;优化策略

0引言

在当今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市政工程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从道路桥梁到排水系统,从公共设施到城市景观,市政工程不仅塑造了城市的面貌,更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石。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要求的日益提高,市政工程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施工过程的规范性以及施工质量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变的施工环境以及严格的工期要求下,如何确保市政工程的高质量完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聚焦于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实践问题,深入探讨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助力城市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

1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实践问题

1.1地基处理技术的重要性

地基作为市政工程的根基,其稳定性是工程安全运行的核心保障。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排水系统,地基处理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道路工程中,良好的地基能够有效防止路面沉降和裂缝的出现,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在桥梁工程中,稳固的地基是保障桥梁承载能力的前提,一旦地基出现问题,桥梁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威胁。此外,在排水系统建设中,地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管道的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不仅能够确保市政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还能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2常用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市政工程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换填法、强夯法和桩基法。换填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通过更换软土层为强度较高的材料,如砂石或灰土,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这种方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适用范围有限,仅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强夯法则是利用重锤的冲击能量,使地基土体密实,增强地基的稳定性。该方法施工速度快,效果显著,但对周围环境的振动较大,且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效果不佳。桩基法则是通过打入预制桩或灌注桩,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至深层地基,适用于软弱地基或高承载力要求的工程。桩基法施工精度高,承载能力强,但施工成本较高,且对施工设备和技术要求严格。这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和地质环境进行合理选择。

1.3地基处理实践中的问题

尽管地基处理技术在市政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地基处理效果提出了挑战。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换填法和强夯法的效果会受到限制,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土体流失和塌方等问题。其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例如,桩基施工中,桩的垂直度和承载力检测需要严格把控,否则可能导致桩基失效,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此外,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不当也可能引发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对于深层软弱地基,仅采用换填法可能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而盲目选择桩基法则可能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

2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实践问题

2.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核心地位

混凝土是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排水管道等结构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例如,在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决定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在道路工程中,混凝土的平整度和耐磨性直接影响行车舒适性和道路使用寿命。因此,掌握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确保市政工程质量的关键。

2.2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和浇筑养护三个关键环节。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性能的基础,需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优化。搅拌运输则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避免离析和初凝。浇筑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最后环节,需严格控制浇筑速度和养护条件,防止裂缝和强度不足等问题。这三个环节相互关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

2.3混凝土施工实践中的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是常见问题。例如,砂石的含泥量过高或水泥的强度等级不符要求,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其次,施工环境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较大。例如,高温或低温天气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强度发展。此外,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也会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例如,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降低结构强度。

3管道铺设技术及其实践问题

3.1管道铺设技术的关键作用

管道铺设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和通信管道等。管道铺设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例如,给排水管道的铺设质量决定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水能力;燃气管道的铺设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掌握先进的管道铺设技术对于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3.2常用管道铺设技术

目前,市政工程中常见的管道铺设技术包括开槽铺设和非开槽铺设。开槽铺设是传统的施工方法,通过开挖沟槽铺设管道,适用于施工场地开阔且对交通影响较小的区域。非开槽铺设则包括顶管法、盾构法和水平定向钻法等,适用于施工场地狭窄或对交通影响较大的区域。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和环境要求选择。

3.3管道铺设实践中的问题

尽管管道铺设技术不断发展,但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施工环境复杂可能导致管道铺设困难。例如,地下管线密集或地质条件复杂时,管道铺设容易出现偏差或损坏。其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例如,管道的接口处理和防腐措施需要严格把控,否则可能导致管道渗漏或腐蚀。此外,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需引起重视。例如,开槽铺设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地面沉降,非开槽铺设则可能对地下土层造成扰动。

4结语

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地基处理、混凝土施工和管道铺设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实践问题。施工环境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以及技术选择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市政工程建设应注重技术创新和质量管控,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市政工程的施工水平,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德雄.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石材,2024,(05):116-118.

[2]尹艺霏.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24,17(04):517-521.

[3]李刚.探讨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其实践问题[J].砖瓦,2023,(04):141-144.

作者简介:杜安杰,1987-02,男,山东省烟台招远市,大学,中级职称,工程师,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