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重要性与测量技术探讨
苗红伍
身份证:220722199302025210
引言:工程测量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其成果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与成本。随着现代工程向大型化、复杂化、高精度化发展,对工程测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深入研究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及各类测量技术,对于推动测量技术创新、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体现
(一)保障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
工程测量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是确保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前提。在工程规划阶段,通过地形测量、地籍测量等获取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周边环境等数据,为选址、线路规划、平面布局等设计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设计人员根据测量成果进行方案比选,避免因数据不准确导致设计方案与实际地形不符,减少后期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对于大型工程如水利枢纽、桥梁隧道等,精确的测量数据能帮助设计人员合理确定工程结构尺寸、荷载分布及防渗措施,确保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适应现场地质条件。
(二)确保施工过程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工程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引导与监控作用,直接关系到施工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施工放样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位置、高程等参数精确投射到实地,为基础开挖、构件安装、管线铺设等施工环节提供操作依据,确保工程实体与设计图纸一致。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变形监测实时掌握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位移、倾斜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因不均匀沉降、结构变形引发安全事故。
(三)支撑工程验收与运营维护
工程测量是工程验收与运营维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工程质量评估与安全运营提供保障。在竣工验收阶段,通过竣工测量获取工程实际尺寸、位置、高程等数据,与设计图纸对比验证,评估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在运营维护阶段,定期进行变形监测、沉降观测等,跟踪工程结构的状态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病害,为维护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对于桥梁、大坝等重要工程,长期测量监控能及时发现结构老化、荷载超限等问题,为加固维修提供指导,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二、工程测量的主要技术与应用
(一)传统测量技术及其特点
传统测量技术以光学仪器和手工操作为主, 在工程测量中仍有一定应用,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特点。水准仪用于测量地面点高程, 通过水准 两点间的高差, 泛应用于工程高程控制、场地平整等;经纬仪则用于测量水平 完成平 置放样 ,适用于中小型工程的施工放样。全站仪整合了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功能, 距离、角度和高程,实现了数据的自动记录与计算,提高了测量效率,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施工放样中应用广泛。传统测量技术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高,测量精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测量范围较小的工程。
(二)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
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借助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测量过程的自动化与精准化,大幅提升了测量效率与精度。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进行定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时提供三维坐标,适用于大型工程的控制测量、线路测量等,具有全天候、高精度、操作简便的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对测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为工程规划设计、决策分析提供直观的空间信息支持。数字摄影测量通过无人机、卫星等获取影像数据,经处理生成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图等,适用于大面积地形测绘、灾害监测等,能快速获取三维地形信息,减少野外作业量。
(三)智能化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智能化测量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了测量过程的自主化与智能化,代表了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无人测量船、测量机器人等设备能在复杂环境下自主完成数据采集、路径规划等任务,适用于危险区域、恶劣环境的测量工作,减少了人 提高了测量安全性。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快速获取物体表面点云数据,构建三维模型,能精 结构的形态特征,在历史建筑修复、复杂构件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基于物联网的测量系统将各 备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共享,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工程施工与管理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
三、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优化策略(一)测量技术的智能化与集成化趋势
工程测量技术正朝着智能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多技术融合成为主流趋势。测量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具备自主导航、自动识别、智能避障等功能,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测量环境,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依赖。不同测量技术的集成应用日益广泛,如 GNSS 与三维激光扫描结合,既能获取高精度位置信息,又能快速构建三维模型,满足工程对多维度数据的需求。测量数据处理将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精度,自动识别和剔除测量误差,生成标准化成果,为工程应用提供便捷。
(二)数据共享与信息化管理的强化
数据共享与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工程测量效率的重要途径,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建立统一的测量数据标准与共享平台,实现不同测量设备、不同工程阶段数据的无缝对接与共享,避免数据重复采集与格式转换问题。基于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测量数据管理将得到推广,测量数据与 BIM 模型关联,实现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信息集成,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云端技术的应用将实现测量数据的远程存储与访问,方便多方主体协同工作,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工程测量与工程管理的深度融合。
(三)测量人员技能提升与质量控制
测量人员技能提升与质量控制是保障测量成果可靠性的关键,需要持续加强。加强测量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传统测量技术的同时,熟悉现代数字化、智能化测量设备的操作与数据处理方法,提升综合技能水平。建立完善的测量质量控制体系,从仪器校准、数据采集到成果审核制定标准化流程,确保测量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鼓励测量人员参与技术创新与实践,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探索测量技术的优化应用,提高解决复杂测量问题的能力,推动工程测量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结束语: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全程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动了工程测量精度与效率的大幅提升。未来,随着智能化、集成化技术的发展,工程测量将朝着更高效、精准、智能的方向迈进。通过强化数据共享、提升人员技能、完善质量控制,工程测量将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工程项目,为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任紫苑, 郭书彦. 刍议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水利测量技术要点[J]. 居业, 2021, (01): 6-7.
[2]许雯. 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测量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 (30): 124-125.
[3]梁位鸿. 工程测量重要性与测量技术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2, (15):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