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

岳云鹏

身份证:21140219950904183X

引言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直接影响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运营。传统测绘技术存在精度有限、效率低下、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工程对测量工作的高精度、快节奏需求。数字化测绘技术借助计算机、卫星定位、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测量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可视化呈现,为工程测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内涵与重要意义(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内涵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测绘原理相结合,通过数字化设备采集地理空间数据,经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建模,最终形成数字化测绘成果的技术体系。其核心在于实现测量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与应用等多个环节。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处理信息,摆脱了对纸质图纸的依赖,能够更高效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更新,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更灵活、更精准的技术手段。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征

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精度,借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可实现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的测量精度,满足大型工程对测量数据的高精度要求;二是高效率,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能够快速获取海量数据,计算机软件可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大幅缩短测量周期;三是可视化,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可将测量数据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使工程人员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地形地貌和工程结构关系,为工程决策提供便利。此外,数字化测绘技术还具有数据可重复性强、易于修改和更新等特征,适应了工程测量动态化的需求。

(三)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工程设计阶段来看,精准的数字化测绘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帮助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误差;在施工阶段,实时的数字化测量数据能够指导施工放样,确保工程结构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提高施工精度;在运营维护阶段,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对工程结构进行监测,可及时发现结构变形等安全隐患,为工程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还能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人为误差,提高工程测量的整体效率,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升级。

二、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数字化测绘技术

(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是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之一。该技术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经数据处理确定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具有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的特点。在工程测量中,GNSS 技术可用于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放样等环节,尤其适用于大范围、长距离的测量工作。与传统的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相比,GNSS 技术无需布设大量控制点,减少了测量工作的复杂性,同时能够快速获取测量数据,显著提高测量效率,为工程测量提供了高效的定位手段。

(二)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器获取地表物体的电磁波信息 处理后提取地理特征的技术。在工程测量中,遥感技术可用于大面积地形测绘、地质勘 遥感影像,能够快速获取工程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信息, 为 此外 遥感技术具有周期性观测的优势,可对工程区域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如土地利用变化、地表沉降等,为工程建设中的环境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支持,

拓展了工程测量的应用范围。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在工程测量中,GIS技术主要用于测量数据的处理与管理,通过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对海量测量数据的有序存储和高效查询。同时,GIS 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可对测量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为工程设计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利用 GIS 技术可将地形数据、地质数据与工程设计数据相结合,进行路线优化和工程量计算,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一)工程前期勘察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前期勘察阶段,数字化测绘技术可高效完成地形测绘和地质调查工作。利用 GNSS 技术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工程区域的地形数据和地表信息,生成数字化地形图和三维地形模型,为工程选址提供精准的地理空间参考。同时,通过 GIS 技术对勘察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可评估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等环境因素,识别潜在的工程风险,为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勘察成果的质量。

(二)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工程施工阶段是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体现在施工放样和质量监控两个方面。借助 GNS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可实现施工点位的精准放样,确保桥梁墩柱、道路中线等结构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传统放样方式的误差积累。在大型工程施工中,激光扫描技术可对已施工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快速获取结构的实际尺寸和形态数据,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施工偏差并进行调整,保障施工质量。此外,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实时监测施工区域的地形变化,可有效控制土方开挖和填筑的工程量,避免资源浪费。

(三)工程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运营维护阶段,数字化测绘技术可用于工程结构的安全监测和维护管理。利用自动化监测系统结合GNSS 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可对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沉降、位移、变形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管理平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为维护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基于 GIS 技术建立工程维护管理系统,整合工程的设计数据、施工数据和监测数据,可实现对工程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合理安排维护计划,提高维护效率,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保障工程运营的安全性。

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可视化等优势,在工程测量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工程测量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模式的转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还为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将朝着更智能、更集成的方向发展,如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进一步拓展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郑板涛.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5, (20):158-160.

[2]谷玲玲.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 (13): 148-150.

[3]张慕恒, 刘官朋. 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5, 43 (06):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