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作者

董燕菲

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幼儿园

引言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应用。幼儿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培养深度学习能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化活动作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能够为幼儿提供持续探究的机会。"光影"作为自然界的奇妙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深受中班幼儿喜爱。然而,如何引导幼儿从简单的光影游戏走向深入的科学探究,从表面观察走向本质理解,是教师面临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光影"项目化活动的实践,探索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体系,旨在为幼儿园科学教育和项目化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幼儿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项目化活动设计

(一)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情境创设

真实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起点。在"光影"项目中,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一系列真实的探究情境。晨间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会变化,提出"为什么早上的影子长,中午的影子短"的问题。这个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幼儿开展"影子的秘密"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时间测量影子长度,记录太阳位置,幼儿逐渐理解了影子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室内活动中,幼儿对手影游戏产生浓厚兴趣,教师顺势引导他们探索"怎样让手影更清晰""什么样的光源效果最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来自幼儿的直接体验,具有真实性和挑战性。真实情境不仅激发了探究动机,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递进式的学习进程设计

深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光影"项目按照"初步感知—深入探究—创造应用"的递进式路径设计学习进程。初步感知阶段,通过光影游戏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如玩影子踩踏游戏、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感受光的明暗变化等。这个阶段重在积累经验,不急于概念理解。深入探究阶段,引导幼儿对光影现象进行系统探索,如研究影子的形成条件(光源、物体、屏幕)、探索影子的特性(方向、大小、清晰度)、实验不同材料的透光性等。通过对比实验、记录分析,幼儿逐步建构对光影的科学认识。创造应用阶段,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如设计皮影戏、制作日晷、创作光影艺术作品等。这种递进式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让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二、支持幼儿深度探究的教学策略

(一)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是帮助幼儿跨越"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支持。在"光影"项目中,教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架。工具支架包括手电筒、各种透明度的材料、测量工具、记录表格等,这些工具帮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方法支架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幼儿观察、比较、实验、记录等探究方法。如在研究透光性时,教师示范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控制变量。语言支架提供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幼儿描述和解释现象。如引入"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概念,丰富幼儿的科学语言。同伴支架通过小组合作,让能力不同的幼儿相互支持。在制作皮影戏时,有的幼儿擅长设计角色,有的擅长操作表演,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支架的提供要适时适度,随着幼儿能力的提升逐渐撤除,培养独立探究能力。

(二)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光影"项目中,教师通过多种策略促进幼儿的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比较分析策略引导幼儿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如比较不同光源(太阳、手电筒、蜡烛)产生的影子特点,分析其异同和原因。因果推理策略帮助幼儿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如探讨"为什么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引导幼儿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问题解决策略面对实际问题,鼓励幼儿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如皮影戏的影子不清晰,幼儿尝试调整光源距离、更换幕布材料、改变人偶厚度等方法。创新思维策略鼓励幼儿突破常规,创造新的玩法和作品。有幼儿创造了"彩色影子",通过在光源前加彩色透明片实现。这些高阶思维的培养,让幼儿的学习从记忆走向理解,从模仿走向创造。

三、深度学习的评价与反思机制

(一)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

深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光影"项目建立了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学习投入度评价观察幼儿的专注时间、探究主动性、困难坚持度等,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思维发展评价通过幼儿的提问、假设、解释、创造等表现,评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幼儿从"影子是黑的"到"影子的深浅与光的强弱有关",体现了认识的深化。合作能力评价关注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享想法、倾听他人、协商解决问题等。表达交流评价通过讨论、展示、记录等方式,了解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创新表现评价鼓励幼儿的独特想法和创造性作品,如有幼儿发明了"会动的影子钟"。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作品分析、视频回顾、幼儿自评等,形成全面的评价信息。

(二)反思性学习的引导策略

反思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帮助幼儿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思考。在"光影"项目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反思性学习。回顾讨论在每次探究活动后,组织幼儿回顾探究过程,分享发现和困惑。"今天我们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梳理学习经验。学习故事通过照片、视频、文字记录幼儿的学习历程,制作成学习故事,让幼儿看到自己的成长。对比反思将前后的认识进行对比,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如对比项目开始和结束时对"影子"的理解,幼儿能够清楚地看到认识的深化。迁移应用引导幼儿将所学应用到新情境中,在应用中反思理解的深度。如将光影知识应用到解释月相变化、理解日食现象等。反思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对学习的再认识,促进了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结语

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光影"自然项目化活动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创设探究情境、提供学习支架、促进高阶思维、实施过程评价、引导反思学习等支持策略。这些策略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完整体系。实践表明,在适宜的支持下,中班幼儿完全能够进行深度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光影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探究精神、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深度学习不是少数优秀幼儿的专利,而是每个幼儿都应该和能够达到的学习状态。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支持深度学习的策略,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李晓梅.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3,(6):45-53

[2] 王建国,陈芳芳.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22,(8):67-74.

[3] 刘雨欣,赵明华.支架理论视角下的幼儿探究性学习指导[J].中国教育学刊,2024,(2):89-96

[4] 杨丽,周青松.幼儿高阶思维培养的策略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1):56-62

[5] 陈志远,吴敏敏.过程性评价在幼儿园项目活动中的实践[J].幼儿教育,2023,(9):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