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因素及改进措施研究

作者

司海龙

身份证:210122199301156310

引言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进度控制贯穿项目全周期,是平衡质量、成本与工期关系的重要手段。随着建筑项目规模扩大、技术复杂度提升,进度延误问题频发,不仅导致成本增加,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与信誉损失。有效的进度控制能够通过科学规划与动态调整,确保施工各环节有序推进,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工期目标。

1 施工进度控制的内涵与目标

1.1 施工进度控制的内涵

施工进度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与调整,确保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一致的管理活动。其核心在于通过动态管控实现资源合理调配、工序有效衔接,避免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工期延误,同时在进度偏差出现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障项目按计划推进。施工进度控制并非单一的时间管理,而是与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紧密关联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1.2 施工进度控制的核心目标

施工进度控制的核心目标包括三个层面: 是确保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按计划完成,实现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期节点;二是在保障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缩短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的偏差;三是通过优化进度管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因工 产生的额外成本。这三个目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进度控制的整体框架,既要避免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安全,也要防止因过度保守导致的效率低下。

.3 进度控制的重要性

有效的施工进度控制对工程项目具有多重意义。从经济角度看,可减少因工期延误产生的人工、设备租赁等成本增加,避免资金占用时间过长导致的利息损失;从管理角度看,能促进各参与方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分工,提升整体管理效率;从社会角度看,按时交付的工程项目可尽快投入使用,发挥其社会功能,维护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的市场信誉。

2 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分析

2.1 资源配置因素

资源配置合理性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基础性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资材料与机械设备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方面,施工人员数量不足、技能不匹配或流动性过大会导致工序衔接不畅;物资材料方面,材料供应延迟、质量不合格或储备不足会造成施工中断;机械设备方面,设备数量不足、老化故障或型号不匹配会降低施工效率。资源配置失衡会直接导致施工工序停滞,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体进度推进。

2.2 技术管理因素

技术管理水平对施工进度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如工序安排混乱、技术参数不明确,会导致施工过程中频繁返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缺乏充分论证与培训,可能因操作不当影响施工效率;图纸会审不彻底导致的设计变更滞后,会造成施工中断等待;技术交底不清晰则可能引发工序错误,延误工期。技术管理的疏漏会使施工过程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增加进度控制难度。

2.3 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是施工进度控制中的不可控变量,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方面,极端天气、地质条件变化可能导致露天作业中断;政策环境方面,环保管控升级、施工许可审批延迟等政策调整会影响施工计划;社会环境方面,周边居民投诉、施工场地周边交通管制、材料运输受限等问题会干扰正常

施工秩序。

3 施工进度控制的改进措施

3.1 优化进度计划与资源配置

科学的计划与资源配置是进度控制的前提,为施工全过程提供清晰指引与坚实保障。在计划编制阶段,需结合项目规模、结构类型及施工条件等特点,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各工序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明确关键线路上的核心工序与非关键线路的辅助工序,构建层次分明的进度计划体系。同时,在关键节点处预留合理缓冲时间,以应对材料延迟、天气变化等突发情况,增强计划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依据各工序的技术要求与工期节点,制定详细的人员调配计划,确保不同工种人员数量与技能匹配施工需求,通过定期技能培训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减少人员流动对进度的影响。物资管理方面,建立材料供应动态预警机制,实时跟踪材料库存与采购进度,与核心供应商签订保供协议明确交付责任,通过严格的进场检验确保材料质量达标。设备管理上,根据施工强度合理配置设备数量与型号,制定标准化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修调试,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完好率与使用效率,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施工中断。

3.2 强化施工过程动态管控

过程管控是保障进度计划落实的核心环节,贯穿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在进度跟踪方面,需建立常态化的跟踪机制,通过每日施工日志记录、每周进度报表分析,定期将实际完成工程量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同时运用 BIM 技术、项目管理软件等信息化工具实时采集各工序施工数据,精准识别进度偏差并深入分析原因,为调整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针对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浇筑等关键工序,应设立明确的进度控制点,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检查,通过增加巡查频次、强化技术指导等方式,确保关键节点按时完成。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同样重要,提前制定材料短缺、设备故障、人员不足等突发情况的备用方案,一旦问题出现立即启动预案,通过紧急调配资源、更换施工方案等措施减少停工时间。此外,需将质量与安全管理融入进度控制,加强工序验收与安全巡查,避免因质量不达标导致返工或安全事故造成停工,实现进度推进与质量安全保障的协同统一。

3.3 完善协同管理与风险预案

协同管理与风险预案能有效应对复杂因素对进度的影响。在组织架构上,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管理平台,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职责,通过定期沟通会议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在外部协调方面,提前与环保、交通、社区等相关方沟通,减少外部干扰;针对可能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如极端天气、政策变动等,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流程与责任分工,通过提前准备降低风险发生时对施工进度的冲击,保障项目有序推进。

结束语

施工进度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其效果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涉及资源、技术、环境等多个维度,需要通过系统性思维与科学方法加以管控。通过优化进度计划与资源配置、强化过程动态管控、完善协同机制与风险预案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进度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深入应用,施工进度控制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为建筑项目高效推进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推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 廖宁.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进度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 24 (11):170-171+186.

[2]李维强.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进度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5, 46 (05): 73-75+79.

[3]王争战.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进度控制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 (07): 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