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音画” 跨学科融合美育教学实践的探究
郑玲玲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跨学科教学是现代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是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的一环,学科间的融合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学科在不同方面给学生带来的感官刺激,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优化提供重要帮助。基于此,语文教学可以结合跨学科理念,利用“诗音画”融合模式开展美育教学,确保既能够帮助学生对诗词产生直观、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诗音画”跨学科融合美育教育的作用
(一)丰富诗词教学模式
“诗音画”跨学科融合美育教育在丰富诗词教学模式方面的作用极为明显,语文课上,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情感基调,引导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用简笔画勾勒出诗歌描绘的画面,组织学生配乐朗诵,在音乐烘托下,把握诗歌的节奏与情感。在美术课上,以“描绘诗歌意境”为主题开展教学。让学生先诵读诗歌,感受意境,再进行绘画创作。同时也尝试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为古诗选择朗诵时合适的配乐,在具备一定音乐能力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为熟悉的诗歌谱曲,在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诗歌韵律的理解。
(二)增强学生审美水平
在培养学生审美水平方面,由于诗词的表达方式较为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诗词蕴含的美学价值,为此,教师则可以通过诗歌、音乐、绘画的融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到诗词文字所带来的美感。通过音乐、吟诵的方式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美、韵律美,或者利用具象化画面的方式让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1]。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诗词教学与音乐和美术多艺术教学的融合,也能起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利用美术和音乐创作的方式展现诗词内容,即兴以诗词为歌词创作一段小旋律、将诗词内容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文字与音乐、画作的融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有足够的创作空间增强对于美和艺术的认知。
二、小学语文“诗音画”跨学科融合美育实践的策略
为了能够让“诗音画”跨学科融合美育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活动以及策略,让学生能够对诗词教学产生更深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一)深度探索“诗音画”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
对于“诗音画”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深度探索是保障诗词教学深度优化的基础,在探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探索如何在教学课堂中融入沉浸式的艺术环境,确保课堂内容以诗词教学为核心,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步呈现与诗歌意境相符的经典画作和背景音乐。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主题式学习项目,围绕单元主题设计跨学科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递进式教学体系,依靠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诗词美育教育,实现语文知识与美育的深层次融合。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山水意境,并展示宋代马远的《水图》系列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音乐韵律、欣赏优美化作,以多重角度直观感受诗词中对于瀑布描写的美感。而在诗词朗诵环节,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对诗句节奏的把握自主选择打击乐器伴奏,并利用简笔画勾勒心中想象的瀑布景象,确保能够通过多感官联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的方式,实现诗词教学与艺术教学的整合,以此增强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立体化认知[3]。通过难度不断提升、内容不断拓展的教学模式,能够确保诗词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需求,为增强教学深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依靠多维度诗歌社团活动打造“诗音画”融合文化氛围
社团活动的建设能够依靠优秀的文化艺术氛围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为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邀请具有音乐和绘画基础、对诗词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打造诗歌社团,并开发多元化的艺术活动。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多维度诗歌社团活动打造“诗音画”融合的文化氛围。通过开展诗歌朗诵音乐会、绘画创作与诗歌主题展览、诗歌音乐绘画跨界创作工作坊等活动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三)依靠艺术学科交叉和融合满足综合课程体系建设
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突破传统思维定式。通过与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满足综合化课程体系建设也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利用丰富的互联网音乐和美术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增强诗词的吸引力,也可以与音乐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形成更加全面的课程体系,以多方联动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中,均是以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表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诗词,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寻找美术和音乐课程中 通过跨学科联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音乐教学中《大海啊,故乡》,或者美术教学中 某些事物以及节日的感慨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 识,并将其中的情感融入到诗词解析当中,进而鼓励学生对诗词中表达的情 叉融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审美以及艺术评价水平。
三、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能够让“诗音画”跨学科融合美育模式深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原则,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美育模式,并通过社团活动、交叉融合、成果展示、家校合作等措施,确保“诗音画”跨学科融合美育模式的优势能够得到深度发挥,为增强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诗词学习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袁家程.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教育渗透——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6):107-109.
[2]杨倩.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析[J].知识文库,2022,(24):55-57.
[3]宣礼根,杜琴玉.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2,(05)
[4]马尚杰.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策略刍议[J].学周刊,2021,(36):99-100.
[5]楚爱娟.“ 立美育人” 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下旬刊),2021,(1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