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LISA法的新冠血浆制备全流程抗体效价监测:白细胞滤除-灭活-冻存的多工艺联合分析
虢娟
清远市中心血站 检验科 511518
【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滤除、灭活、冻存等工艺对新冠血浆中特异性IgG、IgM抗体效价的影响,为优化制备流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8月清远430人份献血者样本,经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结合白细胞滤除、亚甲蓝灭活、冻存(普通/新鲜冰冻)等工艺处理,通过SPSS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浆灭活前后IgG抗体OD值差异显著,但效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细胞滤除、冻存对IgG抗体效价无显著影响;亚甲蓝灭活虽改变IgG抗体OD值,但不影响效价等级。提示需综合工艺影响优化流程以保留高效价抗体。
【关键词】ELISA法;新冠血浆;抗体效价;白细胞滤除;灭活;冻存;多工艺联合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威胁全球公共卫生,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P)中的特异性抗体具有治疗价值,抗体效价是关键指标。ELISA法因高灵敏度等特点常用于抗体检测。新冠血浆制备包含白细胞滤除、灭活、冻存等步骤,不同工艺可能影响抗体活性(如灭活可能损伤抗体结构)。此外,献血人群特征、康复时期也会导致抗体水平差异。本研究旨在优化制备流程,提升高效价血浆利用率,助力疫情防控。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2023年1-8月清远市区430人份献血者血液样本(含不同职业献血者及新冠康复者),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按康复时期分短期组(康复15天-2个月,50份)和长期组(康复5-6个月,50份);按处理工艺分亚甲蓝灭活组(50份,检测灭活前后抗体)、冻存组(新鲜/普通冰冻血浆各50份)、去白细胞组(30份,检测滤除前后抗体)。康复者诊断依据国家诊疗方案,结合核酸检测等确诊。
1.2方法
1.2.1对照组处理方式
按常规流程处理,仅做基础质量检测(符合GB18469-2012标准),2-6℃保存≤24小时后,用ELISA法检测IgG、IgM抗体水平作为基线。
1.2.2观察组处理方式
观察组分别采用单一工艺或多工艺联合处理,依次进行白细胞滤除→亚甲蓝灭活→冻存(FP/FFP),各环节衔接≤30分钟。所有处理前后均用ELISA法检测抗体,间隔≤2小时。
1.3观察指标
1.3.1抗体水平检测指标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采用ELISA检测结果吸光度OD值的高低判断抗体水平。
1.3.2高效价血浆判定指标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三版)》,高效价血浆定义为:
① IgG抗体定性阳性且160倍稀释后检测仍为阳性反应;
② 总抗体定性阳性且320倍稀释后检测仍为阳性反应。
③ 检测时同步设置阴性对照(健康人血浆)、阳性对照(已知效价血浆,效价1:1280)及空白对照(PBS缓冲液),批内CV≤10%、批间CV≤15%。
1.3.3工艺联合影响指标
重点监测:(1)单一工艺处理前后IgG抗体OD值的变化;(2)多工艺联合处理后IgG抗体效价保留率(联合处理后效价/初始效价×100%);(3)新鲜冰冻血浆与冰冻血浆抗体水平的变化(OD值变异系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或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多工艺联合效应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检验水准均为α=0.05。
2.结果
2.1单一工艺对抗体效价的影响
新冠血浆经不同工艺处理后,IgG抗体效价及指标变化如表1所示。
2.2多工艺联合对抗体效价的影响
结果显示,白细胞滤除→亚甲蓝灭活联合处理的IgG抗体效价保留率显著高于直接灭活组;全流程联合处理中,新鲜冰冻血浆组与普通冰冻血浆组的效价保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从单一工艺来看,白细胞滤除后IgG抗体OD值及效价保留率无显著变化(P=0.926),这与既往研究中“白细胞去除不影响血浆抗体活性”的结论一致。其机制可能在于白细胞滤除主要针对细胞成分,而抗体作为可溶性蛋白未被截留,提示该工艺可常规用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且不影响抗体疗效。亚甲蓝灭活虽使IgG抗体OD值出现统计学差异(P=0.006),但效价等级分布未受显著影响,推测亚甲蓝的光化学反应仅轻微改变抗体分子构象,未破坏抗原结合位点,这与亚甲蓝灭活在其他病毒抗体保留中的表现一致[3]。冻存工艺中,FP与FFP的抗体稳定性无差异(P=0.494),说明两种冻存方式均可满足短期储存需求,为血浆库存管理提供了灵活性。多工艺联合分析显示,白细胞滤除→亚甲蓝灭活的效价保留率显著高于直接灭活(96.3%vs92.5%,P=0.002),提示白细胞滤除可能通过减少细胞碎片对灭活体系的干扰,间接保护抗体活性[5]。全流程联合处理中,FP与FFP的效价保留率接近(P=0.122),进一步验证了冻存工艺对抗体稳定性的低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一凡,胡松,于瑶,等.血浆前清蛋白对老年新冠肺炎病人并发呼吸衰竭影响[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60(05):701-704.
[2]周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ACE2/ACE和TMPRSS2测定及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个体化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24.DOI:10.27111/d.cnki.ghyku.2024.000553.
[3]姬涛,宋玉祥,张恒,等.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并发新冠肺炎3例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4,34(02):191-195.
[4]胡欣,徐华,冯娜,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血浆抗体效价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3,36(09):774-776.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23.09.004.
[5]周志军,岳胜兰,彭焱,等.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株感染前后血浆中的抗体变化与分布[J].中国输血杂志,2023,36(07):578-583.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23.07.005.
作者简介:虢娟,女,1972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湖南益阳人;职称:输血技术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血液检测和输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