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编程课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作者

赵燕华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天津 300350

引言

自2016 年AlphaGo 展现卓越棋艺以来,程序设计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凸现其重要地位。这说明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将来还会继续增加。应用型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重点,对程序设计的教学进行优化。

1 项目教学模式实施的背景

作为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程序设计语言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尽管学生能够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科学研究、毕业设计等方面,学生们却很难将所学的语言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这一现象反映出传统的工程设计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另外,毕业生在参加工作的早期阶段,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的实践经验,很难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2 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现

在通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的培养。在本研究中,将结合通讯的特点,结合通讯专业的特点,进行一系列的专题研究。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以递进的方法进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是根据通信工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的,以保证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运用,使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1 项目课题的选择

2.1.1 普通应用软件的编写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可视化程序,选择了一个小规模的应用程序设计来进行教学。编写计算器,简单的秒表,随机数位软件,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控制的基本应用和运算结果的显示技术。通过对这一类软件的实际编写,从最基本的层次上提高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2 通信类软件的设计

考虑到现代应用软件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通讯,因此,网络编程,串口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编程技巧。在此基础上,利用“聊天室”软件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进行网络编程的实际操作;通过 PC机与硬件的配合,学习串口通讯的技巧;通过对各种管理软件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据库的程序。该通讯软件的开发和实现,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通讯程序设计能力。

2.1.3 网络通信协议的解析

为了加深学生对网络协议的认识,可以利用原有的套接字技术来实现各种网络通讯协议。本课程包括封包的建立和分析,并在网路程式设计中使用核心函式。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对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理解,提高学生在网络通讯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

以课程群为基础,分层进行各个模块的开发,将通讯专业的特点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另外,还可以针对企业用户的需要,对相应的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还会增加一些硬件的设计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同学们的软、硬件编程能力,满足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2.2 项目教学模式的实现

2.2.1 课堂讲授现场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班授课的策略,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能自行探讨 VisualC++中较为复杂的设计,例如视窗串接、资料传递机制、选单指令的增加,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把握编程要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编程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实际操作为基础,加快学习进度,保证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提高编程技巧。

2.2.2 局部点拨预留空间

在教学中,对于具体的应用实例,老师可以采取局部说明或操作演示的方法,只演示一部分,剩下的留给学生自己去做。这一策略的目的在于指导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藉由自己的设计与练习,不但可以训练自己的解题技巧, 更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树立自信心。这种教学法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目的是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2.2.3 场外指导难点解析

在实际的程序设计中,软件调试常常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于学生在程序设计上所碰到的困难,老师可以采取校外辅导的策略,重点分析困难的地方。在精确的引导下,同学们可以快速地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了项目的圆满完成。这种校外辅导模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使他们的程式设计技巧得以深入和扩展。

2.3 项目执行结果的展示

同学们在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时,不但提升了同学们的信心,也给那些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学习范例,从而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个展示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通过不同的主题和关注,可以让同学们在不同的知识层次上互相学习,从而扩大和加深他们的知识体系。

3 项目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由于该模式训练周期短,见效快,控制能力强等特点,在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实用性。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达到长期的学习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播者”向“学习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在学校层次上,以新的课程思想为基础,以新的课程思想培育优质人才,获得社会认同,达到教育最终目的。

结语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引进,加快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本课程既可提高学生之理论知识及程式设计技巧,又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训练同学之协作精神与问题解决之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课题”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校教学中显示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对项目教学法的改进进行总结,加强试点和推广,使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志勋,易云飞,范源源,等."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模式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20(12):155-157,161.

[2]单小明,姚立群."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应用型大学《数控操作与编程》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J].学周刊,2022,8(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