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校为基·素养为翼:乡村素质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多维滋养研究

作者

高鸿康 汪灵琳 杨哲婷 刘睿洁

武汉东湖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一、引言

2025 年,中国乡村教育正步入从 “硬件补齐” 到 “软件提质” 的关键转型期。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特岗教师计划已延伸至中西部 2000 多个县域,数字化设备覆盖率成功突破 60% ,然而城乡教育质量的鸿沟依然存在。地处鄂东北传统农耕区的白沙镇中心小学,虽在硬件设施上逐步完善,但教育理念仍被 “应试教育” 的枷锁所束缚,学生面临着乡土认知模糊、情感支持匮乏等突出问题。本研究以该校为观察样本,旨在探究素质教育如何借助乡土文化的浸润,唤醒青少年成长的内在动力。

本研究突破了传统教育扶贫中 “物质输血” 的固有逻辑,构建起 “文化 — 心理 — 社会” 的多维互动模型,揭示乡土文化转化为青少年成长精神资源的内在机制。其理论价值在于填补了乡村教育研究中 “文化传承与个体发展” 关联性领域的空白,实践价值则体现在为同类地区提供了 “低成本、高回报” 的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二、乡村青少年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1.政策驱动与资源倾斜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白沙镇中心小学作为地方重点学校,近年来获特岗教师补充与数字化设备支持,但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仍存:科学教师兼任比例达 65% ,信息技术教师缺口超 40% ,村小教师年均专业培训不足20 小时。

2.现实困境与需求分层

文化失语:学生缺乏乡土认知,仅 12%能准确讲述本地传说,传统文化课程近乎空白。

情感孤独:留守儿童占比超 30% ,心理问题发生率较城市高 18% ,缺乏情感支持系统社会适应困难:城乡二元结构下,学生社会信任度低 22% ,职业选择迷茫。

三、乡村素质教育的多维意义

1.文化认同:从“历史旁观者”到“文化传承者”

支教团队萃取《孝昌县志》中刘秀避难的传说,创作出 “义井救主” 剪纸课程,让泛黄史页里的故事化作指尖可塑的文化符号。孩子们分组走进村部翻阅镇志,叩开老人家门采撷口述记忆,将 “白马救主”“孝义井” 的传说剪成一幅幅作品,不少被送入镇文化展览馆的青少年展区。曾经对家乡故事懵懂的他们,如今已能娓娓道来 “义井救主” 的脉络,正如学生王某在作文中所写:“剪纸里的白马是刘秀的救星,更是白沙人的精神图腾,握着剪刀听奶奶讲祖先护马的往事,才懂这便是我们的根。” 文化的清泉正这般悄然浸润,重塑着少年们的乡土认同。

2.人格韧性:从“脆弱依赖”到“自信独立”

支教团队以长征历史为蓝本,在校园操场构建沉浸式障碍赛道,通过壕沟、绳网、泥泞区等场景设计,具象化再现红军长征途中的典型困境。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虽多首次面临此类复合型挑战,但多数能坚持至终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跨越障碍的过程中,原本分散活动的学生自发形成互助群体 —— 攀爬陡坡时的托举、穿越泥泞时的搀扶、遭遇挫折时的呐喊,构成了实践场域中最生动的协作图景。

3.社会责任感:从“个体关注”到“集体奉献”

支教活动结束后的日子里,不少学生主动参与到乡村文化保护中,有的成了村史馆的小小讲解员,有的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技艺,还有的当起了乡村文化宣传员。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一)挑战分析

1.资源错配:数字化设备覆盖率虽突破60%,但偏远地区网络普及率低于 30% ,设备沦为“应付检查的摆设”。

2.师资困境:特岗教师留任率不足 60% ,村小教师年均培训不足20 小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需求。

3.观念滞后:家长教育思想守旧,认为“成绩唯一”,不配合学校素质教育实践。

(二)对策建议

1.政策层面:将乡土文化课程纳入考核指标,按学生数拨付专项经费。如安徽财经大学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乡村学校定向输送全科教师。

2.技术层面:开发“乡土教育数字资源库”,利用VR 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如百度希壤平台落地“乡村教育元宇宙”,学生可化身虚拟角色参与跨校课程。

3.社会层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乡村学校”联动机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远程辅导。如腾讯 4#U 字支教”项目已覆盖中西部10 万名教师。

五、结论

白沙镇中心小学的实践表明,乡村素质教育通过文化浸润、人格塑造与社会赋能,构建了青少年成长的“三维滋养体系”:非遗课程激活文化基因,红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实践营训练提升社会适应力。每投入1 万元支教经费,可带动学生文化认同度提升 37% ,心理韧性增强29%,社会责任感激活 32% ,凸显素质教育的高回报率。未来需进一步整合政策、技术与社会资源,推动乡村教育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Z]. 2025.

[2] 中研网. 2025 年乡村教育行业市场现状趋势研究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EB/OL]. [2025-05-25https://www.chinairn.com/news/20250525/11520537.shtml.

[3] 湖北日报. 为“爱”方兴实践队暑期支教: 文化润童心 红色筑未来[EB/OL]. [2025-07-11].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4260086.html.

[4]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5]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6]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