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析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小锋

遵义市播州区第十四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引言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数学认知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在此阶段采用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态度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1]。项目化学习属于一种融合建构主义以及经验主义理念的教学方式,其强调在真实问题的驱动下展开跨学科的综合探索,对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起到一定的帮助、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环境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关键目标,把项目化学习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是深化课堂改革、落实素养导向的有效路径。

一、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把项目化学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和现实相脱节的现状,让数学概念在实际问题中得到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主动接受程度以及内在动机,借助组织基于问题或者任务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数学主题开展探究,在获取知识时逐渐形成逻辑思维、数量感知以及空间观念,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结合项目实施期间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图形制作与分析,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工具的掌握水平,并且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项目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要从教学设计入手,重视环节衔接以及任务驱动二者的统一,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探究精神。创设真实的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有益处,还是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及明确项目任务的重要渠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合到具体的生活问题中,促使学生主动对接已有的经验,形成问题意识,自动进入项目探究状态。在引导时,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提问,凭借提炼出有挑战性且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开展有目标、有层次的学习探究,提高项目活动的参与程度以及认知水平。

以“条形统计图”为例,教师设定校园生活调查项目当作引导情境,如设计“调查班级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任务,引领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用条形统计图呈现结果,在项目启动时期,教师让学生观看校园采访视频、回顾日常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发觉调查主题,明确项目任务的关键 [2]。随后组织学生制订调查计划,选择调查方式,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统计维度,实现任务目标的构建。学生经真实参与调查活动,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统计意义,实现情境构建与任务驱动的有机结合。

(二)整合资源,组织学生探究解决方案

资源的有效整合给项目提供素材方面的支持,让学生在分析与选择过程中提高信息筛选能力。为实现从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完整链条,教学中需要安排适宜的分工与协作,借助小组合作探讨多种可能的方案,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担当引导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凭借设问、追问以及引导,帮助学生持续调整和完善解决路径。

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设计“设计一份校内文具采购计划”项目,以此引导学生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单位成本以及总价等相关问题,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查阅商店或者电商平台中的文具价格,接着组织小组并分配角色,其中有的学生负责整理预算,有的学生负责列出文具清单,还有的学生负责计算单价与数量对应的总额。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两位数除法知识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多次反复核算,比较不同采购方案的可行程度,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资源优化,引导学生评估各自方案的优点与不足,最终完成项目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

(三)协作探究,落实项目任务全过程

借助小组合作形式,学生在进行角色分工以及共同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培育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在彼此启发以及观点相互碰撞的情况下,获取更为广阔的思维视角,在项目推进期间,教师需要有目的地设计多个环节的协作任务,以便让学生在信息收集、方案制定、任务执行、结果呈现等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分工以及互动机制[3]。为保证项目高效推进,教师应持续监控小组之间的协作进度,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促使任务逐步得到落实。

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程中,设置“规划校园花坛几何设计图”的项目,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各个小组要先针对校园花坛的现状展 确定设计方案,分析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构图,同时 施阶段,小组内部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开展图纸绘制、材料选择以及方案 陈述设计意图和数学依据,又要回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梳理思路并深化理解, 整 行为自始至终都存在,推动学生在动态交流中实践数学知识。

(四)反思评估,深化学生对项目的理解

在项目式学习的最后阶段,强化反思评估,可以推动学生知识结构的内化以及能力的生成,教师需要依据项目内容设计评价工具,该评价工具涉及学习 小组协作等多个维度,如此一来,评价体系关注结果,而且也会重视过程。 提升其对数学知识应用情境的理解能力,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应结合开展, 议,帮助学生拓宽对任务质量以及方法有效性的认识,提高元认知意识。反思 导学生重新构建经验,形成迁移能力。

以“公顷和平方千米”内容为例,设计“规划城市绿地面积”项目,当项目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针对面积估算的准确程度、单位换算的规范情况以及方案的可行与否展开反思,学生需要撰写学习日志,从信息收集、面积计算以及方案调整等多个方面回顾自身的学习过程,并且结合项目取得的成果给出总结以及改进的建议[4]。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在任务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协作产生的效果,依据教师提供的评估表开展互评,探讨在项目中是否合理运用公顷与平方千米两个单位,以及如何提升计算与表达能力。

结论

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基于实践、思考以及合作的学习空间,打破传统教学线性灌输的模式。通过系统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探究、整合资源并且反思过程,不仅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还推动了能力结构的整体发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在持续探究与表达中实现深度学习,教师也完成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余雪梅.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 展策略[J].华夏教师,2022,(29):55-57.

[2]陈恒.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 .甘肃教育研究,2023,(12):84-86.

[3]陈梅琼.微项目化学习:架构 新样态[J].华夏教师,2024,(11):89-92.

[4]苏蕉桂.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