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自主游戏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性研究
李平
阜阳市淮河路幼儿园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幼儿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解决问题能力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其社会交往、情感调节等多方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喜爱且特有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自我表达的广阔空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借助自主游戏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自主游戏对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价值
1.1 促进逻辑思维发展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需要对游戏材料、游戏规则和游戏情境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数学游戏中,幼儿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如计算数量、比较大小、寻找规律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能够更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1.2 培养抗挫能力
自主游戏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游戏失败、材料不足、同伴冲突等,当幼儿面对这些挫折时,他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抗挫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更加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1]。
1.3 增强合作意识
许多自主游戏都需要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如角色扮演游戏、建构游戏等,在合作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沟通、协商和分工,共同制定游戏计划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从而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自主游戏幼教法的现存问题
2.1 环境限制
(1)游戏材料单一。部分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或管理方便,提供的游戏材料种类有限,且多为高结构材料,如塑料玩具、拼图等,这些材料的玩法相对固定,缺乏开放性和挑战性,难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在使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时,往往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式进行操作,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2)区域划分固化。一些幼儿园的游戏区域划分过于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将游戏区域分为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益智游戏区等,每个区域的功能和玩法相对单一,这种固化的区域划分方式限制了幼儿的游戏选择和探索空间,使幼儿难以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进行综合运用和创新,不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
2.2 教师指导偏差
(1)过度干预。部分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过于强调规则和秩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例如,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会为幼儿预设好游戏规则和玩法,要求幼儿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游戏,这种过度干预的方式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使幼儿失去了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放任不管。另一些教师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只注重维持游戏的安全秩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缺乏必要的观察和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导致幼儿可能会陷入困惑和无助的状态,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这种放任不管的方式同样不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2]。
2.3 评价缺失
(1)缺乏深度观察。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对幼儿游戏进行评价时,往往只关注幼儿的游戏结果,如游戏作品的完成情况、游戏表现的好坏等,而忽视了对幼儿游戏过程的深度观察和分析。教师没有详细记录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导致无法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
(2)难以针对性提升。由于缺乏对幼儿问题解决过程的深度观察和分析,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就难以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来提升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这种评价缺失的现状使得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借助自主游戏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实施策略
3.1 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3.1.1 投放低结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玩法和用途,具有较高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材料,如积木、纸箱、自然物等,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自由组合、替代和创造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用树叶代替“钱币”进行交易,用纸箱搭建“房子”和“商店”,通过这些活动,幼儿的资源利用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适时地投放不同种类和
难度的低结构材料,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3.1.2 设置挑战性任务
在游戏中融入阶梯式问题和挑战性任务,可以引导幼儿不断思考和尝试,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科学实验游戏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让小球滚得更远”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试错和调整策略来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分析影响小球滚动距离的因素,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要注意任务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幼儿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困难,让幼儿产生挫败感[3]。
3.2 优化教师支持策略
3.2.1 观察先行
教师要采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如“定点追踪法”,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关键行为,如冲突处理、工具创新等,分析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和需求。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搭建结构、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等,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要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评价。
3.2.2 适时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陷入重复性失败或面临安全风险时,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但是教师的介入方式要以提问和启发为主,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当幼儿在搭建高楼时,由于结构不稳定而多次倒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试试改变一下底部的结构怎么样?”“看看能不能增加一些支撑点?”等方式,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构建同伴协作机制
3.3.1 混龄游戏设计
混龄游戏是指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的活动形式,在混龄游戏中,大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为小龄幼儿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促进小龄幼儿模仿学习复杂问题的解决方式。例如,在户外游戏中,大龄幼儿可以教小龄幼儿如何攀爬、如何合作完成游戏任务等,同时小龄幼儿的天真和好奇也可以激发大龄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通过混龄游戏,幼儿可以在不同的社会交往情境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小组任务驱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任务,如合作搭建“桥梁”、共同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等,促使幼儿分工协商、整合意见,培养系统性解决问题能力,在小组任务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沟通、协商和分工,共同制定任务计划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合作搭建“桥梁”的任务中,幼儿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寻找材料,有的负责设计结构,有的负责搭建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人的观点,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任务驱动,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3.4 深化反思与经验迁移
3.4.1 游戏后分享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提问“刚才用了哪些方法?”“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等方式,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流程图、绘画等,将幼儿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强化幼儿的元认知。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在分享环节中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3.4.2 生活场景延伸
教师要将游戏中的策略和经验迁移至幼儿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如整理书包、分配餐具、打扫卫生等,实现能力内化,例如,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分类整理材料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整理书包和房间中,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和运 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生活场景延伸,幼儿可以将在游戏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通过对借助自主游戏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性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主游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为幼儿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促进幼儿多维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晓霖.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有效介入研究[J].教师博览,2025,(03):85-87.
[2]黄艺绿.幼儿自主游戏创设与教师指导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1):170-172.
[3]丁珍珍.利用益智游戏提升大班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3.
[4]邹凤清.自主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0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