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静电喷雾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讨

作者

田猛

天津市原种场 301507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农药利用效率,减少化学药品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本文将重点围绕静电喷雾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开展分析。先对静电喷雾技术进行阐述,然后展开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来看,运用静电喷雾技术可有效减少化学药品用量,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因此,静电喷雾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强化农药利用率,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对于农业建设而言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静电喷雾;技术分析;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

引言: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保障产量,需要借助有效的技术体系展开病虫害防治。在此过程中,由于主要以农药运用为主体形式,因此粮食质量受到威胁。静电喷雾技术属于低污染管控体系,与传统的喷雾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药量运用,而且还能提升药物的使用成效,保障水稻种植效果。由此可见,围绕静电喷雾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它的应用开展分析具有关键意义。

1.静电喷雾技术分析

当前,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户通常会以动力设备为基础展开农药喷洒。一般情况下,药物是以药液和药粉为主体形式,在喷洒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农药直接接触地面,甚至会附着在作物表面。因此,从利用成效的角度来看,农药真正的利用率只能够达到25%左右,多数农药不仅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利作用。为此,若想要提升农药利用效率,便需要展开技术研发。1882年,静电雾化理念被运用在农药喷洒中,研究人员认为可借助静电场进一步提升农药在植物上的附着效果。后续,美国学者针对技术进行创新与研究,提出了静电喷雾理念,并研制了技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不仅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降低病虫与植物之间的接触。而且还能够提升农药利用效率,降低用药量。除此之外,英国学者研发了手持式静电喷雾装置,认为可基于高压静电影响液体张力,将其转变为50~260μm的喷雾液,以此提升药物用量。综合分析来看,以上静电喷雾技术体系主要是以控制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提升效益为基础。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开试验分析,从而为技术推广以及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价值[1]。

2.水稻病虫害防治静电喷雾技术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田情况

在展开试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选择了天津市某农业发展公司第五生产区的9~12号田,该区域的土壤以砂壤土为基础。在展开指标分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其有机质指标可达到18.3g/kg,氮、磷、钾等有机物质含量分别为1.53g/kg、40.12mg/kg,116.7mg/kg,酸碱度pH值约为8。

2.2试验设计

在试验分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选择在2020年的8~9月展开分析,围绕技术运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影响效果进行测试。试验过程中以单因子设计为体系,试验过程中,将试验田分为9个区域,每区域会重复多次技术形式,其中选择7块区域运用静电喷雾技术,该设备容积约420L,在药剂配置的过程中,用水量约为140~390L/hm2左右,喷头为25个,可以在距离1m的位置展开药剂喷洒。而其余处理区域则是以常规的农业设备为主体形式,此设备用水约400~450L,使用的病虫害防治药剂包括阿维菌素、三环唑、苯甲丙环唑等常规试剂。

2.3研究内容与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笔者针对用药之后不同试验田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有效分析。第一,稻瘟病。在调查过程中随机选取其中5块试验田,每一块试验田选择3个位置展开发病分析,得出相关指数。第二,穗颈瘟。在9月8~10日对发病情况进行研究,随机在各个试验田选择4处对发病情况进行研究。第三,纹枯病。在9月20~25日针对发病情况进行记录,在分析过程中运用对角线取样的形式调查指数。第四,稻曲病。在9月8~10日,通过棋盘式取样技术,在试验田内选择15至20个区域记录发病情况,得出病穴率。第五,螟虫。在8月20~25日,运用平行跳跃取样技术对产生问题的水稻苗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指标。第六,稻飞虱。在8月20~25日运用平行跳跃取样技术,在试验田内选择15至20个点进行病虫统计,分析病虫害情况[2]。

3.试验结果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各种病虫害的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在静电喷雾技术运用下,病穴率的数值明显低于传统机械处理,其中3号试验田的防治效果可达97.4±15.5ab,尤其是在药剂以及用水量相同的环境下,静电喷雾技术运用防效成果有明显提升,说明药剂利用率有所增强。除此之外,以稻飞虱为代表的虫害防控而言,仅运用60%的常规药剂量展开试验,发现稻飞虱防效质量与之前机械处理的效果一致。除此之外,静电喷雾技术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其他病虫情况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静电喷雾技术用药重复次数数据对比中并没有明显的差异问题,说明此数据具有参考价值。表1为纹枯病技术处理试验结果:

4.静电喷雾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静电康复技术运用可进一步提升药剂的附着能力,增强喷洒均匀度。基于本试验,运用静电喷雾设备展开水稻植保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用水量,而且药剂使用含量也仅为日常药剂的75%左右,可有效针对文枯病、稻瘟病等不同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控制。例如,对于纹枯病而言,运用静电喷雾体系,在药剂用量使用相同的环境下,防控效果进一步提升,而对于稻飞虱而言,仅用日常使用量的60%便可以达到常规防控效果。以上数据说明,静电喷雾技术在运用方面可以达到病虫害防治预期,将其运用在一线植保工作中,不仅可以控制药量和用水,而且还可以提升病虫害处理质量。但此结果也有可能与药剂自身传导性有关,因此后续需进一步展开试验分析。总而言之,今年喷雾技术作为农业发展下的新型施药体系,在试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提升药剂使用率,帮助农户控制成本,保障综合效益。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应继续加大技术推广,将此技术运用在小麦、林木、水稻等不同农业生产中,从而在降低对土壤以及环境污染的同时,减少产品风险,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条件[3]。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试验验证来看,在静电喷雾技术运用下,不仅可以有效减少30%左右的农药使用量,而且还能降低水资源损耗,有效解决传统电动喷雾装置运用过程中质量较差、效率不足等问题。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水稻种植质量进一步提升,不仅可以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而且可以削减成本,减轻农户负担,保障种植效益。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应大力推广静电喷雾技术,并不断引入新的技术设备,以此为促进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韩大青,郭树林,周庆高,等.静电喷雾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21,(04):124-126.

[2]张亚莉,黄鑫荣,王林琳,等.国外农业航空静电喷雾技术研究进展与借鉴[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06):50-59.

[3]邱白晶,徐世杰,邱桂生,等.3WBJ-16DZ型多功能静电喷雾器在多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1,34(S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