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卓真真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90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新媒体已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互联网的高频用户,其学习、生活和社交方式因新媒体的介入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媒体环境在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暴露出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1]。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模式现存问题(一)管理理念陈旧,未契合新媒体时代学生特点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服务中,仍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过于强调制度的权威性和管理的强制性,忽视了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新媒体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信息获取渠道广泛、自我意识较强,传统管理理念下的 “一刀切” 管理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服务平台功能不完善

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已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学生管理服务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院校的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单一,仅能实现基本的信息发布和数据统计功能,缺乏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多维度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同时,平台的交互性不足,学生反馈问题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管理服务工作无法及时、精准地满足学生需求。此外,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数高职院校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管理服务中的优势[2]。

(三)管理队伍新媒体素养欠缺,难以应对新挑战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管理人员承担。然而,部分管理人员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缺乏运用新媒体开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技巧。在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时,往往束手无策。例如,在处理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舆情事件时,由于缺乏新媒体舆情监测和应对能力,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和化解,可能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这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管理队伍在新媒体素养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亟待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策略(一)引入新媒体思维,实现管理服务理念的转型升级

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入新媒体思维,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兴趣爱好、需求变化和发展诉求,通过搭建多样化的新媒体交流平台,如校园论坛、班级微信群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事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例如,高职院校可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视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播,提高教育效果。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互动优势,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比如在策划 “校园之星” 评选时,校方先通过校园 APP 发起话题征集,鼓励学生自荐或推荐身边的榜样,再结合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最具人气的候选名单。进入线上投票阶段后,学生不仅能为心仪对象点赞,还能在评论区分享候选人事迹,形成二次传播。线下颁奖典礼则打破传统模式,由获奖学生的同学担任主持人,现场设置 “故事分享角” 邀请

亲友团讲述幕后故事。校方还可通过直播平台同步现场画面,让未能到场的学生在线上发送虚拟鲜花、参与实时弹幕互动。这种学生深度参与的形式,既用技术手段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又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被重视,真正让校园活动活起来[3]。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智能化学生管理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需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一体化数据中枢。学籍管理、教学考评、宿舍管理、资助帮扶等分散在各部门的系统数据,要像百川归海般汇入统一的数据池,由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牵头,联合教务处、学工处、后勤处等部门建立周度数据对账机制,确保学生信息数据库实时更新、动态校准。比如给每个学生生成专属数据档案,既收录课堂出勤、实训报告评分等学习数据,也包含晚归记录、水电费缴纳等生活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关联,能让管理服务从 “大水漫灌” 转向 “精准滴灌”。将课堂出勤、实训表现与成绩波动放在一起比对时,系统会自动标记连续三周缺勤且实操评分下滑的学生,生成带改进建议的个性化学习诊断报告,辅导员打开工作台就能看到这类预警信息,及时约谈学生制定补课计划。消费记录与勤工俭学申请的数据碰撞更具温度,当系统发现某学生连续两个月日均就餐消费低于30 元,同时未提交资助申请,会自动推送助学金政策解读至其校园 APP,并提醒辅导员上门了解情况,避免因面子问题错过帮扶时机[4]。

(三)提升管理队伍新媒体素养,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

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针对管理队伍的新媒体培训活动,邀请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进行授课。培训可采用 “理论精讲 + 案例研讨 + 实操演练” 的模式,比如围绕校园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让管理人员分组模拟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引导声明,现场分析不同话术的传播效果。培训内容涵盖新媒体技术基础知识、新媒体平台运营管理、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监测与应对、新媒体与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融合应用等方面。还可增设短视频脚本撰写、校园公众号推文排版等实操课程,让辅导员们在拍摄剪辑校园活动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吸引学生关注的传播技巧。通过系统培训,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提升运用新媒体开展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确保他们在面对学生朋友圈的负面动态时,能灵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线上疏导,而非简单依赖线下谈话。

四、结论

新媒体环境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模式 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管理理念陈旧 新媒体素养欠缺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引入新媒体思维、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提 等创新策略,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徐楠,温君慧,赵贝.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六地联动”学生事务服务与管理育人模式探究 [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25, 41 (03): 46-50.

[2]陈思为,胡晨怡. 高职升格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以株洲高职院校学生为例 [J]. 现代商贸工业, 2025, (16): 125-127.

[3]周梦妮.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路径 [J]. 江西教育, 2025, (24): 16-17.

[4]郑舒心.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现实困境与对策 [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 26 (02):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