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在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汪奕霖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公司,辽宁盘锦 124010

1 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应用背景

近年我国油气管网加速建设,《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 (2025)》显示,2024 年全国新建长输管道里程超过 4000 千米,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超过 12.8 万千米。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管理近千公里油气管道,跨六市且途经苇塘、山区等复杂地貌。人工巡检按 “长输管线日检 1 次、集输管线周检 2 次” 执行,但存在三大挑战:一是需沿管道徒步,全线巡检耗时久、效率低;二是部分管段受季节影响人员难通行,形成盲时盲区;三是依赖肉眼观察,视角固定、主观性强且无影像记录,易漏检误判,不利于追溯。

2021 年,该公司探索无人机技术应用,组建专业巡检队伍,采用 “人巡+机巡” 空地一体化模式。截至目前,无人机覆盖 400 余公里重点管段,累计巡飞 14 万余公里,及时处理泄漏、违章占压等问题 300 余处。

无人机管道智能巡检通过搭载通信、传感设备,实现管道周边问题自动检测、数据采集与同步监控,相较人工巡检具经济、高效、精准、可视化等优势。

3 无人机管道常规巡检模式策略

3.1 巡检主要机型

当前主流机型为多旋翼无人机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短管道及需悬停抓拍、红外测温等精细化巡检需求,优先选多旋翼无人机;单架次航程超 20 公里的长距离管段(如海底管道),推荐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60 公里以上长输管道,建议二者协同:

常规段用垂直起降固定翼广域覆盖,精细化段用多旋翼定点检测。同时,需依现场电磁环境动态调整垂直起降固定翼单架次航程,优化通信监测阈值,规避 “盲飞” 风险。

3.2 巡检流程及内容

基于辽河油田实践,建立 “任务接收 - 现场勘查 - 航线规划 - 空域报备 - 管道巡检 - 报告分析” 六阶段闭环体系,通过 PDCA 循环持续改进:

任务接收:依托 GIS 获取管段坐标,结合管道完整性评价,编制含机组配置、机型选择等的标准化方案;

现场勘查:验证管道路由,检测高耸构筑物等风险要素,建立飞行安全数据库;

航线规划:三维建模构建管廊数字孪生体,用蚁群算法优化路径,生成符合CCAR-92 部要求的任务包;

空域报备:通过 UOM 系统查空域、报计划,管制空域需提前 24 小时申请,获审批后方可进行巡检任务;

管道巡检:用 RTK 定位实现厘米级航迹跟踪,实时回传影像数据,主要巡检内容见表 1;

报告分析:结合计算机视觉智能识别影像,生成含缺陷定位、风险评级的标准化报告。

表1 油气管道无人机主要巡检内容

4 无人机管道智能巡检模式策略

2025 年辽河油田实施无人机场建设,油气集输公司作为试点,推进无人机场网格化部署,开发 “天网” 管理平台,结合单兵模式创新 “机场 + 单兵” 混合巡检体系。机场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与数据传输,单兵负责应急响应及甲烷检测,二者互补提升监控实时性与精准度。

4.1 无人机场智能巡检实施策略

公司基于大疆机场 3 代构建网格化方案,依托 “天网” 平台(集成 BIM+GIS 双引擎,含设备管理、任务调度、数据分析三层模块),在盘锦管道密集区建 4 节点无人值守网络,实现任务部署、计划执行等智能功能。实践表明,该模式覆盖 240 公里管道全天候自主巡检,可替代原有单兵日常巡检;应急时可调度就近机场无人机,用高清及红外镜头侦察并回传画面,效率较单兵提升 3.2 倍。

4.2 单兵智能巡检实施策略

单兵巡检侧重精细化操作与应急响应,配备便携无人机及专业设备,主要应用方向如下:

管道精细化巡检:搭载可见光 + 红外 + 激光测距云台,日间广角扫描 100 米范围,发现问题切换变焦镜头抓拍标定;夜间用 640×512 分辨率红外热像仪识别盗油及泄漏。气管道巡检可加气体检测模块,规划蛇形或手动飞行,速度≤5 米 / 秒,低飞提升精度,超限点自动声光报警并记录数据;

管道地表环境监测:用全画幅云台获取厘米级正射影像,定期建模对比,结合 AI 分析违章施工等变化,预判风险;

管道埋深动态监测:丘陵沙漠等区域,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测绘仪,定期巡测生成LAS 三维模型,比对埋深数据,超阈值自动分级报警 [3]。

5 无人机管道智能巡检的提升建议

5.1 强化运行资质合规管理

2024 年 1 月 1 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要求企业获运营合格证、人员持 CAAC 资质证书。需提前储备操作人员,避免 “黑飞”,同时加强无人机多元化挂载技术培训,推动巡检高质量发展。

5.2 加强飞行过程风险控制

主流工业级无人机避障系统存在盲区及失效问题,遇镜面反射、细障碍物(树枝、线缆)易识别失效。巡检前需做三维环境建模与风险评估,建立障碍物数据库及动态路径算法,规避设备及人员风险,符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性要求》。

5.3 加强管道信息安全管控

定期扫描系统漏洞修复风险;无人机设单北斗导航模式;管理平台私有化部署,数据传输时加密管道信息,防止泄露。

6 结束语

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在油气管道日常巡检、应急响应等领域优势显著,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但目前在合规、飞行及信息安全方面仍需完善。随着科技进步,该技术将应用于更多场景,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段云跃,谢德俊。无人机巡检技术在长输管道高后果区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J].石油库与加油站,2020,29 (1):7.DOI:CNKI:SUN:YKJY.0.2020-01-002.

[2] 张秀璋。无人机在城市高压燃气管道巡检中的应用 [J]. 能源研究与管理,2020(3):5.DOI:CNKI:SUN:HXLY.0.2020-03-026.

[3] 龙彬。无人机测绘技术在管线埋深巡查方面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工程技术,202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