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究
纳玉兰
青海师范大学 810008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民族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本文将以现代汉语课程第二章汉字部分教学为例,探讨在对民族学生现代汉语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多元统一的课程思政教学。
一、民族院校“现代汉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民族院校是落实国家各项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是培养民族人才的主要场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引导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强化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项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学生的授课要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让学生了解汉语的历史和发展进程,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培养和提高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深挖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包含的思政元素,引导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强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多渠道、多方法、多形式地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民族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中汉字教学策略(一)通过汉字教学加强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形成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坚定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教育中尤为重要,民族院校要以提高民族学 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认同的纽带和民族团结的基础,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 史发展中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形成突破了血缘局限的文化民族,以汉字为载体的中 诸多方言的中华民族始终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虽然口音各异,语法有别,但各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大都采用汉字作为共同的书面记录工具来维系着和谐和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象,承载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诉求,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稳固的内在维系。
(二)通过汉字教学加强政治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在学习“使用规范汉字”中,教师要结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解释最新语言文字政策,加深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培养民族学生自觉遵守国家语言规范,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拥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加强团结、走向强盛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有了法律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论述,要加强加大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力度,尤其是民族地区、边沿地区。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我们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认同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通过汉字教学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总书记 2022 年在考察殷墟博物馆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胎记和文化基石,了解汉字,理解汉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学习运用汉字和守护好汉字就是守护我们的文脉,文化自信便有了坚固的支撑点。
爱汉字就是爱中华,颂扬汉字,学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和责任。古老而又现代汉字穿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连接古今,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并延续至今,并且,早在两千年前汉字就创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并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它将中国古老的文化思想变成了人类的宝藏,至今影响着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形成了“汉字文化圈”。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地位以及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
(四)通过汉字教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表达和文化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密钥。
汉字从一诞生就自带文化花环,学习掌握汉字不仅仅是掌握交流工具,更是了解中华文化。我们可以通过汉字记录的文献典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析汉字的结构去捕捉文化信息。汉字构形的独特性伴随着几千年漫长的历史,其表意性使得 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对每一个汉字的解读和阐释都是在 在汉字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会读、会写,了解其含义的死板的工具性,更应通过字理的分析 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感受汉字之美,了解汉字之源,把汉字当做文化的符号,通过汉字的学习来撬动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现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以往的现代汉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也零散地实现了思政教育,但只是随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教学需要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民族院校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元素,“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提高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为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政治基础和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①张一清.十二个汉字品历史[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5.8
②韩鉴堂.汉字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