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共育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低段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者

范世丹

西昌怀远学校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创新思维的培养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尤其是在低段学生的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的意义。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全方位支持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 动的形式, 家长和学校可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创新能力。然而,如何通 过家校共育的形式,科学有效地提升低段学生的创新思维,仍然是教育界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将从家校共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探索其对低段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

一、家校共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的意义

1.家校共育的定义与发展

家校共育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教育的过程。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两个主要场所,家庭教育提供了情感支持与价值观的传递,学校教育则以知识传授为主。家校共育的概念早在20 世纪就被提出,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代教育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以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家校共育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家校共育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例如,在一项以家校共育为基础的小学教育研究中,教师与家长通过共同参与学生活动设计和课程调整,帮助学生发展更加独立的思维方式。这一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教育需求,进而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家庭支持。

2.低段学生的创新思维特点与培养需求

低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具备高度的探索性与想象力。此阶段学生尚处于认知发展的初期,他们的思维表现出鲜明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形象和感知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从实际的、具体的经验入手,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

.家校共育在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家校共育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框架,而家庭教育则提供了更多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家校共育通过互相协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家校共育通过实践活动、亲子互动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家校共育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路径

1.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形式与策略

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涵盖了亲子活动、家庭作业辅导、家庭实验等。每种形式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通过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思维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家校共育活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在某小学的家校合作项目中,学校与家长共同设计了“亲子科技实验”活动。家长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简单的科学实验模型,例如空气压力实验、磁力实验等。

在这些活动中,家长不仅作为协助者,更是创新思维的引导者。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参与实验,逐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些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发挥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

家校共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从实际问题入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家长和学校应通过共同设计的活 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例如,在一项名为“环保创意设计”的家校合作活动中, 个有创意的实用物品。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家长在设计过程 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创新思考 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培养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设计能力。

3.家校共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与反思

为了保证家校共育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这不仅能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还能帮助调整和优化家校合作的方式。家长和教师应定期对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在某地区的一项家校合作活动中,学校和家长定期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评估。活动结束后,家长和教师共同讨论学生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后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对于在某些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会为其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激发其更深层次的创新思维。而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稍显逊色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会探讨更适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提升创新能力。通过这种评估与反思机制,家校合作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结论

家校共育在低段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密切合作,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积累,还在家庭和学校联合设计的实践活动中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具体的实践活动,如亲子合作实验、环保创意设计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家校合作的关键在于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家庭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支持,而学校则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创新思维。通过这种家校协作模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 《家校共育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0.

[2]王芳. 《创新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培养》. 小学教育研究, 2021.

[3]张娜. 《家校共育在低段学生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发展, 2022.

[4]陈莉. 《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教育探索,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