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非遗剪纸进大学校园与思政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

宋晓茹

曲靖师范学院

引言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使命。剪纸作为非遗中的重要项目,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背景,其艺术形式和文化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剪纸艺术引入大学校园的教学体系,尤其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非遗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文化认同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本文旨在探索非遗剪纸进大学校园与思政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与成效。

一、非遗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与思政教

1.非遗剪纸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剪纸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剪纸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其作品不仅是日常生活中装饰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更是一种承载着浓厚文化意味的艺术形式。每一幅剪纸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民族符号,常常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欣赏剪纸,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2.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与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思政教育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塑造学生的内在品德、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规范。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国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思政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从内心认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在此过程中,文化认同与价值观的内化尤为重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如通过非遗艺术的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还能使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深厚的感情,为其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3.非遗剪纸艺术对思政教育的深远影响

非遗剪纸艺术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分析剪纸艺术作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对中国传统美德、家国情怀、和谐社会等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例如,剪纸中的“福字”“龙凤呈祥”等图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艺术展示,更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家庭的团圆。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赏析,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家国情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非遗剪纸进大学校园与思政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

1.创新课程设计,推动学科融合

遗剪纸进入大学校园与思政学科融合,首先要创新课程设计,构建跨学科教学体系。通过设计剪纸艺术与思想政治理论的结合课程,可以将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实践性。例如,在某高校开设的“非遗剪纸与思政教育”课程中,学生在学习剪纸技艺的同时,深入探讨剪纸作品背后的文化寓意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剪纸创作活动,指导学生创作具有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的剪纸作品,如表现“家国情怀”或“和谐社会”的作品,学生不仅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艺,还能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这种创新课程设计,剪纸艺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2. 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实践教学活动是非遗剪纸与思政学科融合的重要途径之 通过组织各种剪纸创作比赛、文化展览等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剪纸艺 分享个人对国家、社会、家庭的理解。例如,某高校通过举办“非遗剪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通过展览,学生不仅了解了非 社会价值观的认同。在展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作品 政教育意义,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这类实践活动 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并增强其文化自信。

3.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展教育视野

非遗剪纸艺术的教学不仅限于本校的课堂,还可以通过跨校、跨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展教育的视野。在多个高校联合举办的“非遗剪纸艺术与思政教育交流会”中,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共同探讨剪纸艺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方式。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 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各地的非遗剪纸艺术特色,还能从多角度探讨剪纸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此类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了文化自信的形成。通过这种跨文化、跨学科的合作,非遗剪纸艺术的教学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了推广与深化,为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结论

非遗剪纸艺术与思政学科的融合,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创新课程设计,非遗剪纸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艺术技艺的同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实践教学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了其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2019). 非遗剪纸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艺术教育》, 18(2), 45-48.

[2]张琳. (2020). 高校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探索——以剪纸艺术为例. 《教育与文化》, 25(3),60-63.

[3]王丽. (2018). 非遗剪纸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思政教育研究》, 14(4), 101-104.

[4]刘洋.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实践路径分析. 《文化与教育研究》, 17(5),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