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45001及ISO14001标准体系认证研究
孙凡
伟创力智能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引言
ISO14001:2015 标准和 ISO45001:2018 标准自发布以来深受各国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推行实施 ISO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进而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减少环境破坏甚至生命财产等损失。ISO45001 及ISO14001 体系的实施需要通过相关认证,在认证审核期间往往存在着内外因素管控难、风险识别控制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标准体系审核的进度和效果。为此,本文围绕某实例项目进行研究,归纳ISO45001 及ISO14001 标准体系认证的关键措施与问题解决方案,这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1.项目概况
某ISO45001 及ISO14001 审核项目,主要对柔性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组织单位进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1:2015 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45001:2018 标准体系。项目认证人数规模为620 人,包括生产工艺、程序管理文件等审核内容。项目要求针对根据体系要求识别、审核风险点,并根据法定、法规和合同要求合规开展审核项目,确定金属制造业企业客户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或持续符合性,且其评价管理体系在满足这些规定目标方面具有总体有效性,系统化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要求。
2.认证措施
2.1“ISO45001”职业安全健康
“ISO45001”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标准为2018 年3 月12 日正式发布的国际性安全及卫生管理系统验证标准,该标准的认证审核方面,采取了以下认证措施,首先对工厂基础设施进行现场评估。实地检查金属结构件制造和装配环节的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并抽样检测现场空气质量、粉尘浓度、噪声等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同时,按照审核流程,开展职业危害识别工作,主要对生产/辅助/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客户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资源、基础设施 EHS(环境、健康、安全Environment、Health、Safety)管理过程等进行职业危害识别。其次,针对企业风险控制与预防措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加以审核,验证机械操作等高风险作业的控制方案可行性,企业是否建立包括政策制定、目标分解以及流程设计等在内的系统化管理框架,并重点检查手册、程序等管理体系文件,针对审核中识别的风险制定跟踪稽查方案[1]。最后,紧抓人员意识、能力和培训方面的监督。此外,针对应急准备与响应部分,主要采取了应急预案验证、内部审核报告检查等方式,重点关注仓库管理、物流管理,制造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发布、不合格输出的控制、新产品测试、工作环境及其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应急预案的资源配置和演练记录验证,经过审核确认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保持持续改进状态。
2.2“ISO14001”环境管理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2015 年9 月15 日正式发布的国际性环境管理系统验证标准,通过该管理体系认证,可证明企业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国际水平,从而在增加环保效益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实际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项目人员主要加强了环境管理合规性方面的检查与验证,通过检查环评报告等判断企业是否更新适用环保法规,按照排放标准验证其工厂生产废气废液处理措施是否符合要求。为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环境管理水平,还进行了资源利用、运作控制等方面的检查与验证,审核材料回收等措施的实施效果。最后,加强内外的沟通与联系,对内外部信息传达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严格审查环境管理目标与管理计划,评估内容包括“环境目标是否量化”“资源投入是否匹配目标需求”“生产工艺流程和周围环境设施是否合理”“工艺优化方案在环境控制中是否有效”等[2]。最终跟踪设备设施缺陷等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并验证企业是否通过管理评审实现环境管理体系升级,不仅能够设定有效的环境政策,还能持续进行改进,以推动认证项目的有效落实。
3.认证难点及解决措施
3.1 内外研究
在项目认证过程中,存在企业内外部因素识别不清、管理体系预期实施结果的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项目分别从外部环境与内部问题控制两方面进行内外部问题方面的研究。
3.1.1 外部环境
由于企业经营业务不同,所处的外部环境也不同,所以这就增加了项目认证分析的难度,项目需要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如表1 所示,企业外部常见的环境问题包括不可预测性问题、供应链与合作方管理问题、技术与产品迭代合规问题、战略协同问题等方面。为加强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的检查与审核,项目人员制定了动态监测方案,通过密切监测法律法规、政策调整、社会经济、技术升级等宏观环境变量,量化其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审核监测的准确性。为加强其他外部环境分析,项目还采用了合作方资质审核、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PDCA 循环持续改进措施等。
表1 企业外部常见的环境问题

3.1.2 内部问题
如表2 所示,生产制造企业常见的内部问题包括管理制度问题、管理方案问题、资源管理问题等,这些内部问题覆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成了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中的难题之一。为此,对于企业内部问题的研究,项目重点采用了一体化文件审查方式,主要检查工作手册是否涵盖环境因素和影响识别、职业危害识别等条款内容;程序文件是否重复[3]。此外,评针对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办公室活动、产品采购等过程的操作规划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并系统性检验制度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岗位责任的匹配性、合同关系的合规性、文化建设的有效性等。通过员工访谈和活动记录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最后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确保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合规、准确、合理。
表2 企业内部常见的问题

3.2 过程融合
3.2.1 体系建立融合管理职能此处的融合可以理解为纵向由上至下的深度融合,是将管理体系针对性的与每一次层岗位融合,从领导层
到各级员工,根据其不同的职能,在体系建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如何合理融合是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上,首先要求企业通过资料收集、职能定位、各部门配合等措施明确体系要点,再借助标准管理体系有效识别各个节点风险点。在此期间,领导管理者对于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职能方面来看,企业领导需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现有环境、明确发展方针和目标、管理各级员工、提供体系建立资源等[4],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企业建立与原有管理职能相融合的管理体系,涵盖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内容,促使EHS 部门理解并运用其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各职能部门应在整个体系中各司其职,共同维护体系建设成果。
3.2.2 管理要求融入业务过程
管理要求融入业务过程是横向从前至后的广度融合,一是整个企业每一个环节的流程线都需要相应的管理要求,二是企业业务运营时间线,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管理要求做出适应性调整。
企业管理的各项要求与业务过程的融合需要密切融合,全面嵌入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物流销售,各流程线均需匹配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环保措施,例如在设计阶段纳入生态设计原则,在采购环节增加供应商 EHS 评估。同时,时间线上需动态调整管理策略,如在企业扩张期加强新项目环评,技术迭代时同步更新职业健康防护标准。这种"流程+时序"的双维度横向管理要求融合,既能实现业务全链条的合规性覆盖,又能通过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ion)循环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与企业战略目标协同的有机管理体系。
3.3.1 全过程识别
为确保企业顺利通过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加强了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全过程识别是风险控制中的有效措施,具有识别流程全覆盖,识别内容全面化等特点,有助于准确识别各类风险问题。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不仅识别危险源所引起的风险,还识别与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有关的风险,进而实现所有风险的有效控制[5]。如表3 所示,在实际全过程风险识别时,项目主要结合标准要求和有关挑战,列明各项规定与审查要求,制定相应的检查清单后,逐一进行企业工厂内各类风险的全面检查。当风险检查完毕后,密切进行整改跟踪,进一步排除其余风险,达到全过程风险识别控制的目的。
表 3 ISO45001&ISO14001 审核风险识别依据与工作要求(部分)

3.3.2 控制措施策划及系统化管控
为强化企业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项目人员实施了控制措施策划及系统化管控措施。一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策划,逐项策划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控制措施,逐步加强风险与机遇方面的管理。具体控制措施策划过程中,先按照文件标准要求识别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等,梳理对应的合规风险、工艺优化机遇等内容,评估现有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有效、合规。之后,制定分层级控制措施,按照排除风险、技术控制、管理控制的层级控制顺序进行制定,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与防护装置、制定工艺操作规范、人员培训计划、应急响应机制等,完成分层级控制措施制定。最后将控制措施与现有管理体系整合,评估资源配置和技术应用可行性等,若发生工艺调整等情况,立即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调整。最终逐项落实了风险与机遇的管理,发挥出控制措施策划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风险系统化管理。项目人员专门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并提供了资源或提升人员能力、运行策划和控制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控制措施。后期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展示风险系统化管理的完整效果。最后,不断更新危险源识别频率,因为风险管理是持续化的活动,为指导企业建立和维护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人员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阶段,应指导企业持续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一旦作业活动发生变化,则立即开启新的危险源辨识活动,由此提高企业系统化的管控效果,建立完善达标的标准管理体系。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ISO45001 与ISO14001 审核项目中的认证要求,项目制定了包含工厂基础设施进行现场评估、人员意识能力和培训监督、目标与管理方案审查等在内的“ISO45001”职业安全健康和“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措施。同时,参照标准要求和法律规范等,细致研究了影响企业认证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最终通过推动体系与管理职能融合、管理与业务过程融合,实施从设定环境政策到实施监测改进的全过程识别和系统化管控措施等,有效解决了项目认证过程融合和风险控制的问题,最终项目顺利完工且通过认证审核,获得了相应证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剑锋,杜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创新[J].会计论坛,2018,17(01):96-121.
[2]苗书一,纪德钰,郭浩,王伟,王曼华.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环境监测部门的应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06):132-134.
[3]张欣倪,刘运富,李志明,韩意欣,邱振涛.当前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审核过程常见问题解析[J].中国标2024,(15):44-48.
[4]万金同,刘钊,程绘兵,魏岑.钢铁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冶金管理,2024,(09):37-40+44.
[5]邹漫,唐微.提升企业标准质量的方法实践[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4,(06):4-7+15.
作者简介:孙凡,女,汉族,1985.07-,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EHS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