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竞赛走进职工 用竞赛赋能发展

作者

张海燕

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近年来,巨化集团氟聚合物事业部根据全国总工会提出的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等精神,在集团工会和事业部党委的指导下,围绕产能原地提升“主战场”,搭建劳动和技能竞赛“大舞台”,培育高技能人才“新动能”,形成了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氟聚模式”,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强劲赋能。该事业部先后获得了 PTFE 产能提升团队获董事会500 万大奖、PTFE 产能提升项目获集团技术创新特等奖、“四个走在前列”管理项目获集团管理创新三等奖等荣誉,也为新时代劳动技能竞赛注入新活力和新内涵。其主要做法是:

一、教育为先,夯实“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思想根基

该事业部工会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深入学习贯彻全总十八大、省总十五大精神作为重要任务,把中央、省委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要求作为中心工作,利用政工例会、基层工会委员会议、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教育过程中,重点突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引导,开展了“中国梦、巨化梦、氟聚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其中参加“劳动最崇高”仿宋字比赛的职工近 700 人,“劳动者最美丽”随手拍共收到作品 62 幅,开展“劳动者最光荣”送荣誉下基层活动,努力用鲜活的载体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植于广大职工的心中,持续增强职工热爱祖国、建设企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为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竞赛为要,激发“学好技术,练好本领、建功立业”的干事热情

该事业部工会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用好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安康杯竞赛等竞赛平台,组织广大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有效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强本领的热情。近年来,该事业部工会聚焦氟聚合物产能提升这一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了“攻坚克难加快项目推进,齐心协力完成全年任务”、“助推事业部四个走在前列,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等为主题的“三纪一降一现场”劳动竞赛活动,通过互比互学、互促互赶、互赛互进,推进围绕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攻关、6S 管理提升等工作。主要竞赛活动有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技改”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征集、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的安康杯竞赛等等,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技术素质,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该事业部先后出台激励职工学习技能的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技术比武成绩纳入员工技能等级评聘等级。如:“奖励标准从最高 2000 元提高到 6000 元,”“对获得各工种第一名者,授予‘氟聚首席技师’称号”“化工操作冠军享受每月 300 元津贴”等,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推荐优秀员工参加上级工会的技能竞赛等,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比学赶超、掌握职业技能的热情

三、精神为魂,深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文化厚壤

该事业部工会始终注重典型引路,积极做好劳模工匠选树和宣传工作。在劳模工匠选树方面,工会注重在日常生产建设、经营发展等重点工作中发现、培育、选树,近年来,十一车间余耀康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四车间刘频获衢州市劳动模范称号,董晓燕获省部属企业能工巧匠、其工作室获评省部属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还涌现出了刘文武、王明明、葛文峰等一大批新的集团劳模。在劳模工匠宣传方面,该事业部工会运用宣传视频、美篇专题、氟聚大讲堂、宣讲小分队等形式,每年挖掘整理并进行宣讲,弘扬他们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先进事迹,引发员工共鸣共情。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创建,发挥团队协同作用,让盆景变风景,董晓燕技能大师工作已申报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余耀康劳模工作室创建持续推动中。该事业部工会还积极推动传帮带工作,鼓励名师出高徒。确定品德好、技能精的师傅与新入职职工、转岗职工、有自我提升需求的职工进行配对,确定师徒关系,签署导师带徒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和目标任务并严格履行。工会跟踪考核,检验效果。目前,已申报集团导师带徒 6 对,王京辉、郭建新获省部属企业导师带徒。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该事业部在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的实践中有以下三点思考和体会:一是劳动和技能竞赛要体现政治性。国有企业中产业工人的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劳动和技能竞赛,都必须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的政治使命。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团结职工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这是做好劳动和技能竞赛最根本的保证。二是劳动和技能竞赛要体现群众性。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性组织,其主导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也应当体现群众性特点。一方面,要吸引职工自愿广泛地参加,通过氛围营造、制度保证、组织保障等方式,切实把职工群众吸引到各类竞赛活动中来,这是竞赛的生命力之所在。另一方面,要符合基层一线的需求,坚持面向车间班组一线,面向一线职工,突出职工的主体地位,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为职工展示自我提供广阔的舞台。三是劳动和技能竞赛要体现有效性。劳动和技能竞赛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见人、见物、见精神”的目标,方为有效。“见人”是指要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见物”是指广大职工要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建功立业,助推高质量发展;“见精神”是指要以竞赛中选树的模范、先进为榜样,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参考文献

【1】郭宓,《以竞赛为载体,锻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人力资源》 2024-07-23

【2】张广艳、王鸥、张伯妍,《真金白银激励 锻造高素质职工队伍》 《滨城时报》2022-06-07

作者简介:姓名:张海燕,性别:女,籍贯(精确到市):浙江丽水市,出生年月:1975 年5 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和学历:工会干事、政工师、本科,研究方向: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