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王帮鑫
重庆市城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重庆市巴南区 401320
引言:
伴随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市政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程度与日俱增,工程规模扩大且技术难度显著上扬。作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质量达标的重要一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不可忽视。面临多样难题,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态,工序多样又复杂,参建单位多且协调难度着实大,让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问题频发。本文凭借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实施的调查,深入总结常见问题,采纳行业最新管理理念,给出实用可行的应对策略,为相关单位给予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概述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工程组织、进度把控、质量保障、安全生产以及资源调配等诸多方面。其目的是保证工程按既定时间、质量安全完成,与此同时对资源进行合理运用[1]。伴随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的演进,市政施工管理逐步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过渡,然而实际应用层面仍存有欠缺。
二、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
(一)施工进度滞后
施工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程计划编制不科学,缺乏对施工环节的细致分析和合理安排,导致进度计划脱离实际范畴,现场频繁发生变更也是关键因素,如设计进行调整、材料供应的延误、施工环境突发的状况等,皆对原计划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参建各方之间的协调沟通存在梗阻,信息传递的时间把控不佳,导致现场问题不能迅速响应与处理。
(二)质量控制薄弱
质量控制薄弱主要体现为材料采购存在不合格产品、施工工艺执行不规范,质量监督未落实。部分工程为赶工期且降低投入成本,采用了低品质的材料,或是未按规范要求去检验,导致管材、配件等关键部件质量失去保障。在施工阶段中,工人技能不达标、工艺流程胡乱变更、接口密封等关键工序未严格操作,易引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2]。
(三)安全管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欠缺,集中表现为安全防护措施未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未能达标,加之隐患排查未做到充分覆盖。诸多施工现场缺少系统性的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防护设施粗陋甚至全无,工人安全培训的量未能达标,安全观念浅薄,安全责任的分工界定模糊,监督检查徒具形式,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得到排查与整改。因市政工程施工环境存在复杂特性,涉及高空作业、机械运作与地下管线交叉等高危的作业环节。
(四)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机械设备利用率低、人员安排缺乏科学性和材料供应不及时或过剩,造成资源浪费或短缺,影响施工效率。部分项目的机械设备出现闲置或调配不均衡现象,导致施工环节等待的时段拉长,影响工期。同时,施工人员安排欠缺针对性,技能组合的结构欠合理,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无谓消耗。
(五)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一些市政工程还是依赖传统人工管理手段,存在有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空白,造成信息共享出现受限问题,现场数据的及时采集及反馈不易达成。施工现场的情况既复杂又多变,人工记录往往会出现数据滞后、错误及遗漏状况,影响到管理决策的准确程度与及时程度。
三、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解决措施策略
(一)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
为保障市政工程按期竣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管理是要点。要编制科学恰当的施工计划,依照项目实际情况与技术约束,科学厘定各工序的时间节点。通过关键路径法(CPM)对施工流程各任务的关键环节及时间安排展开分析,辨认潜在的瓶颈区段,为进度调整工作给出依据,实时调整施工方案。
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建立各参建单位的协作机制,按固定时间召开进度协调会,及时搞定现场遇到的问题。依靠强化沟通的相关机制,压缩信息滞后时长,促进决策效率。采用施工进度管控软件,结合现场监控数据做实时的跟踪,精准掌握施工进度实情,达成早察觉、早示警、早应对,最大限度压缩工期延误时间,助力项目整体工期实现顺利完工。
(二)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市政工程质量达标的基础依仗。必须严格抓好材料采购检验,健全供应商评价机制以及材料抽样检查制度,让管材、配件等全部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倡导采用标准化施工工艺,编订周全的施工操作细则与验收规范,提升施工质量的整齐划一性。
实施全维度质量监督,任用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实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查及监督,设立施工质量相关档案,实现质量数据可回溯查询。依托现代检测手段,诸如无损检测、激光扫描这些手段,提高检测的精准水平与效率,快速揪出隐患及相关缺陷。质量管理体系不只是围绕事后检查展开,更突出预防措施与控制手段,推动质量管理贯穿施工各阶段。
(三)加强安全管理与责任落实
安全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的生命线。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涵盖施工现场各类风险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做到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万无一失。开展按周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增强施工人员对安全的认识与操作技能,降低因人为疏失导致的事故风险系数[3]。采用严格的安全责任管理制,把安全责任分摊到各个具体岗位及人员,明确安全领域的职责范畴,保证安全奖惩制度落实到位,推动责任直接落实到个体。推进安全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事宜,及时察觉并纠正各类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出现概率。
(四)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适宜配置施工资源是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优化处理机械设备的调配,拟定科学合理的设备运用规划,防止机械出现闲置、过载的情形,保证为关键工序及时供应机械设备,增大设备利用程度。恰当安排施工人员,结合项目各阶段和施工工序特性,安排具有匹配技能经验的人员,增强施工效率及质量。
构建完备的物资供应保障体系,保障材料供应既及时又足量,防止材料短缺引起施工停滞以及质量降低。科学的资源分配可削减浪费与重复劳动,提升经济产出。经由信息化手段监测资源使用情形,做到机械设备及人员的动态调度,保障各环节资源契合一致,推进施工进度与质量同步上扬。
(五)推进施工信息化管理
促进施工信息化管理为提升市政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有效路径。构建起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做到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数据的相互连通,保障信息既透明又能实时更新。采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管控,把设计图纸跟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相关数据进行集成,达成施工全时段的数字化把控。
采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施工现场设备运转、环境监测及人员作业所产生的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实现预警智能化与决策支持。施工信息化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效率,还让人为差错与信息孤岛状况有所降低,增强了施工的公开透明度与协同办事效率。
结论: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遇上诸多挑战,唯有借助科学且合理的管理手段,才足以保障工程顺利完成且质量达标。本文借助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途径,给出优化施工组织、增强质量安全管理力度及推进信息化应用的综合办法,有着较强的现实指引意义。未来可结合新技术不断修整施工管理体系,引领市政工程建设走进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参考文献:
[1]张志诚.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9):166-168.
[2]金建娟.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2020.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0.03.2028.
[3]俞勇炜.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UrbanArchitecture & Development, 2025, 6(2).DOI:10.37155/2717-557x-06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