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单片机教学中的融合逻辑
李霞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山东淄博 255300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在单片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和反思的思维方式,为单片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单片机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培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批判性思维与单片机教学的融合逻辑
2.1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在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核心要素涵盖质疑精神、逻辑推理、创新重构和元认知监控,这些要素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有机整体。
质疑精神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石,它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实验现象等提出合理质疑。在单片机教学中,学生不应被动接受教材中的知识,而是要敢于思考其中是否存在局限性或不合理之处。例如,在学习单片机的某一通信协议时,学生可以思考该协议在特定应用场景下是否是最优选择,是否存在其他更高效的通信方式。对于编程中出现的与预期不符的现象,学生也要大胆质疑实现、设备状态等,而不是轻易放过这些异常,从而培养深入探究问题的习惯。
逻辑推理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环节,它要求学生建立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之间的因果关系链。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中,硬件和软件紧密相连,硬件的选型和电路设计会直接影响软件的编写和运行效果。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分析不同硬件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而推导出软件编程中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算法。比如,在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时,学生要根据温度传感器的硬件特性,如输出信号类型、精度等,推理出在软件中如何正确读取和处理传感器数据,以及如何根据温度设定值和测量值进行控制算法的设计,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创新重构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体现,它促使学生在系统调试中优化原有设计方案。当单片机系统出现故障或性能不佳时,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表面问题,而是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整个设计进行全面审视和反思。通过分析系统的各个环节,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源,并尝试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调试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项目时,如果发现小车在转弯时不够灵活,学生可以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改进电机驱动电路、优化控制算法或者调整机械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小车的转弯性能,从而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创新重构,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元认知监控是批判性思维的自我调节机制,它帮助学生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有效性。在单片机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或解决一个问题后,要及时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操作步骤,分析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通过这种自我反思和监控,学生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完成一个单片机课程设计后,学生可以思考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以及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从而实现自我认知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2.2 单片机课程的育人特性
单片机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特性,这些特性为批判性思维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知识复合性是单片机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它融合了电子电路、编程技术、系统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在电子电路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外围电路设计以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工程实践性是单片机课程的另一重要特性,它强调理论验证与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单片机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课程设计、项目开发等实践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系统设计和实现中,亲身体验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搭建、软件编程到系统调试和优化的整个工程开发过程。这种工程实践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领域的工作需求。
技术迭代性是单片机课程的又一育人特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单片机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生跟踪新型单片机技术发展趋势。学生在学习单片机课程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掌握现有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新型单片机的特点、优势和应用场景。通过跟踪新型单片机技术发展趋势,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同时,在面对新技术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差异和优势,思考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从而推动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升级。例如,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一些具有低功耗、高性能、无线通信功能的新型单片机(如 STM32WB 等)应运而生,学生可以关注这些新型单片机在物联网应用中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案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发出更具创新性的物联网应用产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结论
本文通过将批判性思维(质疑精神、逻辑推理、创新重构和元认知监控)有机融入单片机课程教学,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关键问题。为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对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该模式在其他工程课程中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立民.《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0.
[2]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于 STM3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4]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