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与监理实践

作者

李杰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市政水务工程作为城市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其施工场景往往面临多样化挑战。从深基坑开挖、顶管作业到管道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均存在一定风险因素。施工安全管理成效不仅与工程建设进度紧密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用水保障与生活品质。近年来,伴随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政水务工程数量持续增长,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如部分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仍存在优化空间,监理工作效能亦有提升潜力。推进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深化监理监督作用发挥,对于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1 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与监理实践的协同作用

目标协同标准化体系建设与监理实践在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形成互补性的价值导向。标准化体系为监理工作构建量化监督框架,而监理实践则以动态反馈机制优化体系执行效能,两者在安全目标达成过程中呈现双向促进的耦合关系。

流程协同标准化体系中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与监理工作流程存在天然适配性。例如,施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与监理单位整改督导流程形成管理闭环,施工方案编制审批体系与监理方案审核程序通过交叉验证,共同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连贯性与规范性。

资源协同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安全培训素材、隐患数据记录、设备运维档案等信息实现共享互通,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跨部门协作效率,也为安全管理成本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 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原则、实施与保障

2.1 建设原则

系统性原则:建议从全局视角对安全管理各环节进行规划,将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要素进行整合,使各部分相互关联、协同配合,构建具有整体性的安全管理架构。

科学性原则:可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市政水务工程的实际情况,探索制定契合其特点的安全管理标准。

可操作性原则:标准内容宜做到具体明晰,增强指导性,以确保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能够有效理解并顺利实施。

持续改进原则:根据工程实践过程中的实际反馈,适时对安全管理标准体系进行审视和调整,使其更好地适应市政水务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

2.2 标准化体系实施与保障

2.2.1 宣传培训

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开展系列培训活动以及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向施工及监理人员详细解读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相关内容,助力相关人员深入理解标准内涵,准确把握实施要点。

2.2.2 监督考核

构建安全管理标准化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将考核结果与企业信用评价、工程款拨付以及监理费用结算等工作相关联,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单位予以表彰激励,对未达标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进督促。

2.2.3 信息化管理

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安全管理制度、技术规范、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等信息的线上集成管理与资源共享。借助移动应用、新媒体平台等多样化渠道,及时传递安全工作提示、学习资料以及隐患整改指导意见,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3 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实践

3.1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

3.1.1 审查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体系

监理单位宜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资料进行系统核查,评估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同时,可对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及人员配备情况进行核验,确认是否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匹配。

3.1.2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

建议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开展细致审核。着重从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合规性角度提出完善建议,协同施工单位优化方案内容。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可监督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并跟进论证意见的落实情况。

3.1.3 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条件

监理人员可对施工现场场地布置、临时用电设施、消防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等开展全面检查评估。确保临时用电配置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相关规范,消防器材配置合理,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到位,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施工环境。

3.2 施工过程阶段监理工作

3.2.1 日常安全巡查与旁站监理

监理人员每日深入施工现场开展安全巡查工作,着重关注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用品规范使用、施工机械运行状况,以及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针对深基坑开挖、高支模搭设、起重吊装等关键工序,通过旁站监理方式,以便及时察觉并妥善引导纠正可能存在的操作偏差,有效防范潜在安全风险。

3.2.2 隐患排查与整改监督

定期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或《工程暂停令》的形式,与施工单位充分沟通并明确整改要求与期限。同步建立健全隐患整改台账,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复查,确保隐患整改工作形成完整闭环。若出现施工单位整改配合度不足或整改效果未达预期的情况,将依规及时与建设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反馈。

3.2.3 安全监理会议与沟通协调

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监理会议,在会上对施工现场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深入剖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后续改进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协调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周边居民等多方关系,妥善处理可能影响施工安全的外部因素,共同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3.3 竣工验收阶段监理工作

3.3.1 安全资料核查

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资料开展细致核查,涵盖安全培训记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设备检测文件、应急预案演练纪实等内容,力求资料详实规范、数据可靠,满足工程档案管理相关要求。

3.3.2 安全设施查验

协同参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临时用电系统、消防设施等验收工作,依据设计方案与规范标准,逐项核验设施施工质量与安全性能。对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与施工单位共同探讨优化方案,督促完成整改后再行验收确认。

结束语

市政水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监理实践则是推动标准化体系落地的核心要素。当体系建设注重科学规划,合理界定各参与方安全管理权责,规范施工与监理操作流程,并在监理工作中落实监督检查机制,有望显著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助力市政水务工程平稳有序开展。展望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强化监理团队能力建设,探索创新安全管理技术与模式,或将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更为稳固的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潘玉明,刘佳鸣,张艳芝,等.城市水务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比较与借鉴[J].水上安全,2024,(1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