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边远农村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雷艳华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中心幼儿园 678300
引言
五育融合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全面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在边远农村幼儿园中,由于资源有限,劳动教育往往面临教学内容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为弥补这一不足,五育融合理念被提出,尤其在劳动教育方面,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劳动意识。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五育融合的框架下实施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着重分析了该课程方案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影响及其实施路径。
一、五育融合的内涵
所谓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育的有机结合,以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智力进步及社会适应能力,五育融合不单单强调个体的全面进步,更着重培育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就农村幼儿园而言,五育融合理念能有效补足教育资源匮乏的短板,提高教育质量层级,尤其在劳动教育这一重要板块,可以养成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责任感与劳动意识。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边远农村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优化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
在五育融合视域的框架内,应结合乡村环境与幼儿身心特点优化劳动教育内容,应当聚焦实践性,要让孩子们凭借亲身体验获取到实际的劳动技能,同时趣味性同样要具备,让孩子们在领略乐趣的瞬间,激起对劳动的喜爱,在偏远乡村的幼儿园里,劳动教育需与农村自然资源及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纳入如农业劳动、手工制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内容,助力幼儿在操作当中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同时点燃幼儿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火花。
属于小班的“剥玉米粒小能手”课程,让幼儿认识了玉米的形态结构,体悟到粮食加工的不容易,也经由锻炼手指灵活性和力量达成,助力孩子们强化了手部肌肉力量,孩子们进行诸如玉米粒点数、排列造型等游戏时,点燃了幼儿对数字及形状的兴趣火花,达到了既好玩又有强实践意义的目的,依托这些活动,孩子们既获得了劳动技能,还能从中体会到成就感以及对劳动的敬重,由此自发地树立起劳动意识。
(二)注重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的结合
劳动教育不只是技能方面的培养,更应跟德育、智育相互结合,处于实践实施的时候,教师需借助劳动活动,引领幼儿对劳动的意义、责任感及社会价值展开反思,实施清洁劳动组织工作时,老师可以凭借对幼儿的教导,带动幼儿在具体操作时培育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爱护集体环境的认知,劳动活动也能推动智力向前发展,孩子们历经观察、操作、思索等进程,扩大了对自然跟社会的认知范畴,激起了幼儿的求知渴望与探索劲头。
在中班“帮厨小助手——蒜苗炒肉”课程开展时,孩子们去幼儿园种植地把蒜苗采摘下来,还学习了洗菜、切肉、炒菜这类基础烹饪技能,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既知晓食物的来源途径,又掌握了烹饪基本能力,还借由集体协作感悟了责任感与团队精神,于指导孩子们操作之际,除了把烹饪技能传授给孩子,还使孩子们理解劳动的关键意义,培养幼儿珍视食物的意识,采用此种跨学科教学方法,孩子们于动手实践里,可获得智育层面的知识,还能在劳动实践中领悟到更多社会情感层面内涵。
(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五育融合背景下的劳动教育需着重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师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工活动,诸如剪纸、手工编织、泥塑造型等,逐步增进孩子们的动手实践本领、创新思维与艺术审美判断力,伴随幼儿年纪的增大,活动难度及复杂性需逐步增强,以此协助孩子们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与思维的灵活度,活动应展现挑战性及趣味性,唤醒孩子们的创造天赋,引导幼儿于劳动当中体验创新的畅快之感[2]。
以大班开设的“刺绣小尝试”课程为实例,孩子们凭借学习简单刺绣针法,完成简单样式图案,此项活动锻炼了孩子们手部的精细动作,也让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增强了艺术审美鉴赏力,刺绣要求孩子得细心、专注才行,锻炼了幼儿耐心,催生了创新意识,凭借这一课程,创作过程中孩子们觅得了乐趣,且将动手实践同创造性思维紧密相连,实现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协同融合。
(四)加强家园合作,推动劳动教育社会化
家园协作是推动劳动教育走向社会化的关键路径,身为孩子直接施教者的家长,需积极投身到劳动教育活动里,联合为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构建良好的家庭格局[2]。凭借家园的合作模式,而且能承接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还可依靠家长起到的榜样作用,引导孩子们更深刻地把握劳动的意义,按时组织亲子劳动活动、家长开放日这类活动形式,能够增进家长跟学校之间的互动性,一起促进孩子们实现全面的成长。
偏远农村的幼儿园可借助举办亲子劳动活动,若如“小小植物园丁”亲子活动,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到种植、浇水、采摘等劳动内容里,靠这种形式达成,家长不单单在活动里教导孩子照料植物,还能于实际操作里助力孩子们体悟劳动的乐趣与价值,家长借助亲身体验,还可树立良好榜样,给孩子展现劳动的要义,借助这种家园携手的模式,孩子们受家庭跟幼儿园的共同影响着,更有效地融入劳动教育范畴,造就良好的劳动习惯及社会责任感。
结论
通过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边远农村幼儿园能够实现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实践性,同时结合德育与智育的教育目标,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不仅掌握技能,还能提高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课程的多样化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而家园合作则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支持。基于此,建议农村幼儿园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继续深化五育融合的理念,注重劳动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和家庭参与,推动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成彦.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儿园中班劳动生活化教育的实践研究[J].知识文库,2024,40(21):143-146.
[2]陈燕.幼儿园音乐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J].琴童,2024,(19):48-50.
本文为龙陵县教育科研“十四五”第三批课题《基于五育融合下边远农村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45IIxxkt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