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DCA“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工程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研究
何源 刘湘冬 候晓丽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2021 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及相关文件明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高职教育核心方向,为职教改革提供新思路。[1]“岗课赛证”中,“岗”对应工程机械岗位与能力,“课”是融合核心,“赛”涵盖技能与教学比赛,“证”包含职业技能证书,四者以岗位需求为基形成育人闭环。政策虽强调工程机械专业群需构建数字化资源与实践平台,但实践教学存在融合载体设计不足、校内设备老旧、校企协同弱等痛点。伴随工程机械数智化转型,高职需加速“岗课赛证”融合,以岗位能力为导向,融入竞赛标准,对接证书要求,搭建智能实训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解决行业升级与人才滞后矛盾。
1.基于 PDCA 循环的“岗课赛证”融合在高职工程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1.1PDCA 循环
PDCA 循环由休哈特首创,是全面质量管理核心方法,含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阶段。在高职工程机械教学中,依此流程开展教学,有效做法标准化,无效部分迭代优化。其动态性与科学性,为“岗课赛证”融合于实践教学模式落地提供支撑,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课程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以及课程与证书或竞赛活动的有效结合,从而推动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运用 PDCA 模型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下:
P(Plan)计划阶段
聚焦校企深度合作,针对工程机械行业岗位需求开展调研,如智能设备操作、故障诊断等新兴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调研结果,初步制定工程机械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明确教学方针、目标,规划教学活动,确保课程设置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例如融入工程机械数字化运维、5G 无人设备操作等前沿内容。
D(Do)执行阶段
学校与企业依职责分工,从工程机械专业岗位需求、课程体系、技能竞赛标准和技能证书要求四方面着手。在知识传授上,讲解工程机械智能控制原理;技能培养中,开展液压系统智能诊断实训;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等思政教育。依据前期规划,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并推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现计划目标。
C(Check)检查阶段
校企联合依据工程机械技能大赛动态标准、行业岗位能力变化、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及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情况,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当前课程标准、体系及人才培养标准存在的问题,如实训项目与岗位真实场景脱节、竞赛内容未及时融入教学等,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A(Act)处理阶段
针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如工程机械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与实际操作场景偏差,校企联合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将液压系统智能诊断等优秀教学成果标准化,纳入课程体系;分析 5G 无人设备操作实训项目推进受阻原因,优化资源配置。未解决的智能化施工管理案例教学衔接问题,进入下一PDCA 循环优化。以两年为周期持续迭代,完善“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提升工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1.2“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工程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应用
1+X 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年来,工程机械专业群推行多证书并行教学理念,要求学生毕业前完成与岗位技能匹配的证书考取,如"工程机械数字化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相关技能竞赛适时融入了最新的技术设备,构建了一个虚拟仿真的施工环境,旨在满足企业需求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某高等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开设的《工程机械智能控制综合实训》课程为例,通过探索校企合作、岗位能力培养、遵循行业标准、推行"1+X"证书制度以等多方面措施,形成了一个基于"岗课赛证"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有助于学生掌握如工程机械电气系统调试与液压系统故障排查等关键技术。通过建立项目资源库及开发工程机械虚拟仿真训练平台,深入探讨了在"岗课赛证"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其教育价值,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采用 PDCA 循环方法指导下的"岗课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精准地响应企业对于技术型人才培育的要求。
2.“岗课赛证”融合下高职工程机械类实践课程教学实施路径
2.1 搭建多元化师资平台,从多维度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工程机械信息化操作能力,需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然而,多数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薄弱。[2]为保障实践课程有效实施,需搭建网络师资培训平台,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与企业的无障碍沟通,促进前沿技术传导。教师参与企业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资源反馈给学生,拓展教学维度。此外,发挥企业核心优势,鼓励老中青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际项目,提升专业操作能力。针对青年教师技能薄弱、资深教师知识陈旧等问题,构建贴合实际的实践岗位,如工程机械智能运维项目。
2.2 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构建模拟实训平台。实践案例是工程机械类实践课堂的必要选项。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缩短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为目标,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建立一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借助企业的多媒体资源来构建模拟实训平台。[3]例如,与企业共建工程机械智能运维实训室或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实训平台,通过实训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加深对课程重难点的理解。以"岗课赛证"为理念,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企业可依托实训平台将实际案例带入课堂,学生参与任务完成,增强实操与团队协作能力。
2.3 构建创新型“岗课赛证”课程框架,丰富实践教学手段。通过推行“课岗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的策略,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构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工程机械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训练,更新实训内容与模式。
3.结语
“岗课赛证”融合协同育人是工程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路径。[4]基于 PDCA 循环构建的教学模式,对接岗位需求,整合课程体系,融入“ 1+X ”数字化运维证书标准与智能控制赛项要求,形成闭环育人体系。实践中,通过搭建液压智能诊断、5G 无人设备操作仿真实训平台,完善数字资源库;深化“金课”建设,推动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提升“双师型”队伍水平。该模式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数字化转型输送兼具实操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燕珊珊.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0):34-41.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2.10.010.
[2]王晨昊.综合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高技能人才融通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24,(15):148-152.DOI:10.16871/j.cnki.kjwh.2024.15.034.
[3]李荣锦,范茜,金先念,等.“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0):157-160.
[4]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