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管理优化策略

作者

吴俊生

杭州江河水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满足能源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水电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装配式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方式,近年来在水电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施工周期短、质量易控制、环保节能等诸多优点,符合现代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优化策略来加以解决,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提升水电工程建设水平。

二、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设计与施工衔接不畅

在装配式水电工程中,设计阶段对于预制构件的类型、规格、数量等确定非常关键。然而,目前部分设计单位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设计方案与施工实际情况脱节。例如,设计的预制构件尺寸过大,超出了施工现场吊装设备的起吊能力;或者设计的连接节点复杂,施工难度大,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问题后,反馈机制不畅通,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4.2 质量控制难度大

虽然装配式施工技术在预制构件生产环节能较好控制质量,但在运输、储存和现场组装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影响质量的因素。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因颠簸、碰撞等造成损坏;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场地条件不佳,可能导致构件变形。在现场组装时,连接部位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如焊接质量不达标、螺栓松动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水电工程的结构安全和运行性能。

4.3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装配式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需要施工人员掌握预制构件的吊装、连接等新技术。然而,目前水电工程施工队伍中,大部分施工人员对传统施工技术较为熟悉,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施工工艺不熟练等情况,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4.4 成本控制问题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虽然从长远来看可降低综合成本,但在初期投入方面相对较大。预制构件生产基地的建设、先进施工设备的购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此外,由于目前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规模相对较小,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整个工程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管理优化策略

3.1 设计管理优化

为优化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管理,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加强设计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装配式施工技术专项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资深工程师开展讲座,系统讲解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如模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等,同时结合水电工程的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和功能需求,进行案例分析与实操演练,促使设计人员深入理解装配式施工技术特点,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其次,建立高效的设计与施工沟通机制,在项目前期,施工单位深度参与设计讨论,从施工工艺、设备能力、现场条件等角度出发,及时反馈潜在施工问题,设计单位据此调整优化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设计变更快速响应小组,明确各方职责与流程,确保设计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减少因设计与施工脱节造成的工期延误和成本浪费。最后,大力推广应用 BIM 技术,利用其三维建模功能,直观展示预制构件的尺寸、形状、连接方式等信息,提前发现设计冲突与不合理之处并加以优化;同时,基于 BIM 模型生成的施工模拟动画,可为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路线规划以及现场安装提供精准指导,实现各环节的协同高效作业,全面提升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与管理水平。

3.2 质量管理优化

为保障装配式水电工程质量,可从多维度构建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需建立健全涵盖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储存及现场组装全流程的质量标准与检验规范,明确各环节质量责任并落实到人;加强预制构件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对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等关键指标及构件外观、尺寸偏差开展全面检测;强化现场组装质量控制,组装前二次核查构件状态,施工时严格遵循工艺规程,采用超声波探伤、扭矩扳手等技术手段检测连接部位质量;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借助信息化技术为构件赋予唯一身份标识,完整记录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确保质量问题可快速溯源并处置。

3.3 施工人员管理优化

为提升施工人员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可从技术培训与激励机制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开展系统性技术培训,围绕预制构件吊装、连接技术、施工安全等核心内容,采用理论讲解剖析原理、现场示范展示规范操作、实际操作演练巩固技能等多元方式,切实增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操作熟练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施工人员技术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技术精湛、施工质量优异、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以此激发施工人员主动学习新技术、积极提升工作质量的热情与动力。

3.4 成本管理优化

为有效控制装配式水电工程成本,可从三方面着手:优化预制构件生产方案,通过合理规划生产基地布局、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设备利用率,同时加强供应商合作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制定科学计划,合理调配设备与人员,提高施工效率以缩短周期;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完善核算体系,对工程全流程成本实时监控,及时分析偏差并采取控制措施,确保成本处于预算范围内。

六、结论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实现环保节能等目标。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设计与施工衔接不畅、质量控制难度大、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成本控制问题等。通过实施设计管理优化、质量管理优化、施工人员管理优化、成本管理优化等一系列管理优化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优势,推动水电工程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装配式施工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董猛.浅谈水利水电工程试验检测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33):152-153.

[2]罗奕蓝,柯润.水利水电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与材料成本的相关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2221.

[3]康建军.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1):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