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园林大树移植的难点及技术要点

作者

孙宏禹

身份证号码:230223198203181812

引言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快速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然而,大树移植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移植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大树的生理特点、移植季节、土壤环境等。因此,在大树移植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对于保证大树移植的成活率至关重要。

1 大树的概念及大树移植的难点

1.1 大树来源

经调查,大规格的园林绿化树木很少直接在苗圃地培育,相当一部分是从绿化工程改造中调整而来,有的已栽种数十年,经历过多次移植,通常而言,这种树木其根系颇为发达,栽植后成活率较高,须根多,大的侧根较短,十分有利于带土球挖掘和带木箱进行大树移植,树木移植后成活率高。而那些源自农村零星种植的树木,因绿化工程的迫切需求,也有可能成为被移植的目标。但由于这些大树长期生长于浅山丘陵、路沟旁及宅地,绝大多数为实生苗,从未经历过任何移植和断根处理,故而直根较多,侧根较少,且根系分布毫无规律,移植后易生长不良,成活率也较低。

1.2 大树移植难点

与圃地定点培育的大规格树木不同,大树的生长环境多较为复杂。由于大树周边环境多样,土质、地形各异,根系生长发育也毫无规律可言,若按照正常苗圃树木的土球规格以及木箱移土台的大小来操作,不但会增加移植后的管理费用,而且不利于缓苗,甚至会造成大树的死亡。尤其是对山区或沟路旁的大树进行移植,因这些树木未曾进行过移植根处理,所以主根居多,侧根较少,并且树冠庞大。一旦进行移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比例会严重失衡,为保证其成活率,就需加大修剪量。

2 大树移植关键技术

2.1 前期科学规划

在大树移植过程中,前期的科学规划至关重要。首要原则是“适地适树”,即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香樟、银杏等乡土树种因其强大的抗逆性而备受青睐,其成活率较外来树种高出约 23% 。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确保了移植工作的高效性。树龄的选择同样不容忽视。研究表明,15-25 年生的壮龄树为最佳选择。这一阶段的树木根系活力旺盛,恢复周期短,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此外,土壤预处理也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建议使用pH 值介于5.5 至7.0之间的砂壤土,并配合每立方米添加 5 公斤腐熟有机肥进行改良。这种改良措施可显著提升土壤孔隙度达 40% ,从而为根系提供更加优越的生长条件。

2.2 移植时机优化

移植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树木的成活率。以长江流域为例,最佳移植时间通常为每年的 2 月至 3 月(树液萌动前)或 11 月至 12 月(休眠期)。在此期间进行移植,可以有效促进根系损伤修复速度提高 30% 以上。同时,气象条件也不容小觑。应尽量避开极端天气,选择空气湿度大于 70% 的日子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减少蒸腾损耗,保证树木体内水分平衡。

2.3 工程化移植流程

工程化的移植流程是确保移植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首先,断根促萌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通过提前 6 个月分次对树根进行环切(半径约为 1.5米),可以刺激毛细根增生,增强树木吸收能力。其次,土球标准化处理同样重要。根据树木胸径大小,按照 8 至 10 倍的比例确定土球直径,并采用草绳分层捆扎的方式加以固定。这种方法不仅便于运输,还能有效保护根系结构完整。在运输过程中,还需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例如,喷洒蒸腾抑制剂如 ABA 溶液,并覆盖遮阳网,以减少水分流失。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看似繁琐,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为树木顺利度过移植期奠定坚实基础。

3 城市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

3.1 浇水

在大树移植后,要注意适时给树木浇水,确保树木健康成长。在实践中,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采取适当的浇灌方式。如遇干旱,应适时灌溉;在雨季来临时,要适时做好排水工作,保护好大树的根系。此外,在灌溉过程中,也必须保持树根的完整。但要注意的是,在移植之后,要进行浅耕,以便能更好地促进根系的生长。其次,要注意对树木周边的环境进行管理。一般来说,必须在移植后浇水。灌溉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水分和调节气温,这对于林木根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为避免根系水分快速蒸发,通常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灌溉,不宜在正午时分进行浇灌,否则会使根系水分快速蒸发,从而导致根系缺氧。最后,还要注意对根部周边的环境进行管理,通常可以采用覆盖地膜的方式来增加土壤的温湿度。覆膜时,应注意覆膜间距不宜过大。一般来说,塑料薄膜与树干的间距应在 5cm 左右。

3.2 科学修剪整形,维持生长平衡

科学修剪整形,维持生长平衡在树木移植栽培过程中,实施科学修剪可以调整树冠结构,去除病弱枝条,降低蒸腾速率,从而减少移植应激反应。气候条件多变、地形复杂,科学的修剪整形能够帮助树木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升其抵御不良气候的能力。为获得最佳的修剪效果,工作人员需要依据不同的移植栽培计划,制订个性化的修剪方案。完成修剪工作后,工作人员还要密切监测树木的生理响应,动态调整养护措施,以保障树木健康生长,推动昭通市绿化工作持续进步。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树木的健康状况,确定最佳修剪点位。对于幼龄树木,工作人员要保存其良好的树形骨架,确保其未来生长潜力最大化。针对成年树木,工作人员则应重点维护其现有结构,去除交叉、重叠或过密的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锋利的修剪工具,确保切口平滑无撕裂,减少对树木造成的额外伤害。为防止病菌侵入,工作人员可以在修剪切口处涂抹防腐剂。

3.3 防治病虫害

树木移植后,其抗虫能力明显下降,再加上土壤贫瘠、干旱等原因,使其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大大提高,所以移植后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① 加强动植物检疫。在苗木引进、运输、种植等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杜绝携带病菌和虫卵的苗木混入。另外,移植后要注意观察有没有病虫害,如果有病虫害要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并防止病虫害传播。 ②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利用赤眼蜂等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病原菌防治真菌病害等。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 利用物理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利用人工捕杀害虫等。物理防治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适用于小面积的病虫害防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树移植技术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的前期准备、优化移植时机、规范移植流程以及细致的养护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进而提升风景园林的景观质量和生态效益。同时,建立病虫害防治与监测体系,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是实现大树移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综上所述,大树移植技术与养护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风景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传霖.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植技术及养护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0(21):57\~58.

[2]严宏伟.园林绿化工程中大树移植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J].花卉,2020(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