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多功能森林消防车改进设计与改造方法研究

作者

姜广猛

身份证号码:210283198405167616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森林火灾的频发性和破坏性,现有消防装备难以满足高效扑救需求。复杂地形通行受限、单一灭火方式效能不足、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了救援效果。针对这些挑战,亟需开发具备多功能集成、高机动性和智能化的新型消防车。本研究结合工程实践与技术前沿,探索消防车关键系统的改进方法,旨在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为应急救援装备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森林火灾特点与消防需求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扑救难度大等特点,其火势受地形、植被类型、气象条件等多因素影响,常伴随高强度辐射热和复杂火场环境。山区地形导致传统消防车辆通行受限,火线扩散方向多变要求快速响应能力,而大面积过火区域需要持续作战和远程供水支持。消防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车辆需具备全地形通过性,包括陡坡攀爬、泥沼脱困和崎岖路面稳定行驶能力;灭火系统应兼顾高效性与多工况适应性,要求集成高压水雾、化学灭火剂和物理隔离等多手段协同作业;装备需扩展应急救援功能,在火场通信中断时保持独立作战能力,同时满足人员救护、设备运输等复合任务需求。这些特点决定了森林消防车必须突破常规设计,在机动性、灭火效能和功能集成方面实现技术突破。

2 森林火灾防控现状与挑战

当前全球森林火灾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传统防控手段难以应对日益频发的极端火情。虽然各国已建立卫星监测、无人机巡查和地面巡逻相结合的预警体系,但受限于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早期火情识别准确率仍有不足。现有消防装备以常规水罐车和风力灭火机为主,存在机动性差、续航能力弱、灭火效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高山、密林等特殊地形。专业消防队伍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民间防火力量缺乏系统培训,导致火情初期处置能力薄弱。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高温天气频率,林区可燃物载量持续累积,使得火势蔓延速度和强度显著提升。跨国界火灾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大型火灾扑救时资源调配效率低下。这些现状凸显出研发高效、多功能、适应性强的消防装备体系的紧迫性,以及构建空地一体化防控网络的必要性。

3 多功能森林消防车改进设计与改造方法

3.1 动力系统与全地形通过性改进

森林消防车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复杂地形的通过性,传统消防车多采用普通轮式驱动,在陡坡、泥沼、碎石等复杂路况下容易陷入或打滑,严重影响灭火效率。改进设计应重点提升动力系统性能,可采用混合动力或全电驱动方案,结合大扭矩电机与柴油发动机,确保在崎岖地形下的稳定输出。同时,悬挂系统需优化为独立液压悬挂,增强减震能力,并配备可调节离地间隙以适应不同路况。轮胎可采用宽断面、深花纹的越野胎,或结合履带式设计,提高泥泞、雪地等松软地面的抓地力。此外,四轮转向系统可增强狭窄林道的机动性,而差速锁和中央限滑装置能防止单侧打滑,确保车辆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行驶。通过仿真测试和实车验证,确保改进后的消防车在 45°陡坡、40cm 涉水深度等极限环境下仍能正常作业。

3.2 多模式灭火系统集成优化

森林火灾的扑救需要多种灭火手段协同配合,单一水罐消防车难以应对高强度火势。改进设计应集成高压水雾、泡沫、干粉等多种灭火介质,并配备智能切换系统,根据不同火情自动调整喷射模式。高压水泵可采用大流量离心式设计,射程提升至 80 米以上,并配备可调节喷嘴,实现直流喷射与雾化喷射的快速切换。泡沫灭火系统应配备压缩空气泡沫发生装置,提高灭火效率并减少用水量。干粉灭火模块可用于扑灭油类或电气火灾,特别适用于林区变电站等特殊场景。此外,可增设远程灭火炮,支持无人机或地面遥控操作,减少消防员直接暴露在火场的风险。通过多系统协同优化,使消防车能在短时间内覆盖更大灭火范围,并适应不同火源类型的扑救需求。

3.3 智能化感知与决策系统升级

传统消防车依赖人工判断火势,效率较低且风险较高。改进设计应引入智能感知与决策系统,利用多光谱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和激光雷达实时监测火场环境,构建三维火势蔓延模型。车载 AI 系统可分析温度、风向、可燃物分布等数据,预测火势发展方向,并自动规划最优灭火路径。同时,车辆可搭载 5G 通信模块,与指挥中心、无人机、卫星数据实时联动,提高火情研判准确性。驾驶舱应配备增强现实(AR)平视显示器,直观展示火场态势和导航信息,减少驾驶员操作负担。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可在极端环境下实现遥控或自主行驶,降低人员伤亡风险。通过智能化升级,消防车不仅能提高灭火效率,还能增强火场生存能力,减少人为误判带来的安全隐患。

3.4 多功能应急救援模块扩展

森林火灾往往伴随人员受困、设备损毁等次生灾害,单一灭火功能难以满足综合救援需求。改进设计应增加应急救援模块,如可折叠医疗舱,配备急救设备、供氧系统和担架,用于现场伤员救治。物资运输功能可通过模块化货舱实现,快速装载消防器材、食品、饮用水等补给,支持长时间野外作战。此外,车辆可集成应急发电系统,为通信设备、照明装置提供电力保障,确保火场断电情况下的持续作业。破拆工具和牵引装置可用于清理倒塌树木或救援被困车辆,提高复杂环境下的应变能力。通过多功能扩展,消防车不仅能扑灭火源,还能在灾后救援、物资投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升整体救灾效能。

3.5 防护系统与可持续性优化

森林火灾的高温、浓烟和飞火对消防车和人员构成极大威胁,传统车辆的防护能力往往不足。改进设计应采用耐高温合金框架和防火复合材料车身,确保在 800C 高温环境下维持结构强度。车窗和观察口应使用多层防爆玻璃,并配备自动喷淋降温系统,防止热辐射导致内部设备损坏。发动机舱和电池组需加强隔热设计,避免高温引发故障。此外,车辆可配备空气过滤系统,防止有毒烟雾进入驾驶室,保障乘员安全。在可持续性方面,可采用混合动力或氢燃料电池技术,减少碳排放并提高续航能力。太阳能辅助供电系统可为车载电子设备提供额外能源,降低燃油消耗。通过防护与环保双重优化,改进后的消防车不仅能适应极端火场环境,还能符合绿色消防的发展趋势,提高长期作战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森林消防车的多功能化改进是提升火灾扑救效能的关键,本研究提出的技术方案在动力性能、灭火能力和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验证了其实际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新能源动力、无人化操作等方向,推动消防装备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该研究为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倩.森林火灾救援多车多无人机应急路径协同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24.

[2]熊城,成思源,董杰,等.基于国内外专利分析的全球消防车领域技术创新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4,21(05):33-40.

[3]朱陈.多功能森林消防车改进设计与改造方法研究[J]. 南方农机,2023,54(11):139-141.

[4]韩猛.试论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及现代化装备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23,9(02):43-45.

[5]孙贾涛,刘兴源.一种森林消防车防护架上装设计探讨[J].专用汽车,2023,(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