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

刘曼 陈欣艳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引言:

0-6 岁是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黄金期”,早期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个体终身发展基础。父母参与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与学习引导,还能搭建家庭与教育机构协同育人的桥梁。当前,我国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但参与行为仍存在诸多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不同表现。深入分析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父母科学参与、完善早期教育生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行为特征

1.1 参与内容

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参与内容呈现明显不均衡性,多数父母将参与重点放在幼儿的生活照料层面,如饮食营养、健康护理、日常起居管理等基础保障类事务,对幼儿学习支持与情感互动的参与度较低。在学习支持上,部分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仅关注幼儿识字、算数等知识类学习,忽视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情感互动上,受工作压力、时间限制等影响,父母与幼儿的深度沟通较少,未能充分关注幼儿情绪变化、心理需求,难以通过情感交流构建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1.2 参与方式

从参与方式来看,父母多处于被动配合状态,主动参与早期教育规划与实践的意识不足。在家庭场景中,父母多根据幼儿的即时需求被动回应,缺乏系统的教育计划,如很少主动设计亲子游戏、阅读活动等;在与幼儿园的配合中,父母更多是被动接受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如完成亲子手工作业、参加要求性家长会等,主动与教师沟通幼儿发展情况、参与幼儿园教育决策的行为较少,未能充分发挥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3 参与频率

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频率并非稳定一致,而是受时间、精力等因素影响呈现阶段性波动。在幼儿低龄阶段(0-3 岁),因幼儿自理能力差、对父母依赖度高,父母参与频率相对较高;进入幼儿园阶段(3-6 岁)后,部分父母认为教育责任转移至幼儿园,参与频率明显下降。此外,父母的工作强度、作息安排直接影响参与频率,如双职工家庭父母因工作繁忙,日常参与频率远低于全职父母或工作时间灵活的父母。

二、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影响因素

2.1 个体因素

父母自身的教育观念与能力是影响参与行为的核心个体因素。一方面,教育观念直接决定参与认知,部分父母存在“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幼儿太小无需刻意教育”等错误观念,导致参与意识淡薄;而认同“父母是第一任教师”的父母,更易主动投入早期教育。另一方面,父母的教育能力影响参与实效,若父母缺乏儿童发展规律、科学教育方法等知识储备,或自身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即使有参与意愿,也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进而降低参与积极性。

2.2 家庭因素

家庭层面的多重因素对父母参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家庭结构来看,核心家庭(父母+幼儿)中父母参与的主导性更强,但双职工家庭易因时间冲突降低参与度;隔代教养家庭中,部分父母会因祖辈的代劳减少自身参与,且祖辈的传统教育观念可能与父母产生冲突,影响参与一致性。从经济水平来看,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能为早期教育提供更多资源,如购买绘本、教具、参加亲子课程等,父母参与的物质基础更充足;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则可能因资源不足限制参与形式与频率。此外,亲子关系质量直接影响参与效果,和谐的亲子关系能提升父母参与的主动性,而紧张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父母参与意愿降低。

2.3 社会因素

社会层面的支持体系与教育环境构成影响父母参与的外部因素。一是社会支持不足,当前针对父母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较为匮乏,如缺乏专业的亲子教育培训、公益咨询平台等,父母难以获取科学的参与方法;同时,托育服务资源短缺,部分家庭因无人照料幼儿,父母需花费更多精力在生活照料上,挤占学习支持与情感互动的时间。二是教育环境的引导不足,部分幼儿园未能建立有效的家园沟通机制,对父母参与的指导与鼓励不够,未能充分调动父母积极性;此外,社会对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宣传引导不足,尚未形成普遍的社会共识,难以推动父母主动参与。

三、优化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建议

3.1 强化父母教育观念引导,提升科学参与能力

通过多元化渠道开展父母早期教育指导,如社区开设亲子教育课堂、线上搭建专业教育平台,向父母普及儿童发展规律、科学教育理念,纠正“重照料轻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认知;同时,通过实操性培训,如亲子游戏设计、情绪沟通技巧等课程,提升父母的教育能力,帮助父母掌握具体的参与方法,增强参与信心与主动性。

3.2 完善家庭支持机制,缓解父母参与压力

针对不同家庭结构与经济状况提供差异化支持,如为双职工家庭提供灵活托育服务、延长托育时间,减少父母生活照料负担;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早期教育资源补贴,如免费绘本、公益亲子活动等,保障参与的物质基础。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协同参与,如引导祖辈学习科学教育观念,形成父母主导、祖辈辅助的教育合力,减轻父母单独参与的压力。

3.3 构建社会协同体系,营造良好参与环境

加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政府牵头整合教育、社区、公益组织等资源,建立覆盖广泛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幼儿园主动搭建家园互动平台,如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开设家长沙龙,引导父母主动参与教育过程。此外,通过媒体宣传优秀亲子教育案例、普及父母参与的重要价值,形成“重视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社会氛围,激发父母的参与意愿。

结论:

父母参与早期教育的行为特征呈现内容不均衡、方式被动化、频率波动化等特点,且受个体、家庭、社会多重因素制约。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能力决定参与的“内在动力”,家庭结构与经济水平提供参与的“基础条件”,社会支持体系与教育环境构成参与的“外部保障”。只有通过引导父母树立科学观念、完善家庭支持机制、构建社会协同体系,才能优化父母参与行为,充分发挥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为幼儿营造高质量的早期教育环境,助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曹婷.从幼儿的问题行为看家庭教育的误区一一幼儿家庭教育不容忽视[J〕.家教世界,20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