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GSTP1 基因甲基化在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钱乙 何屹通讯作者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2.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0
引言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诊断方法如血清 PSA 检测和直肠指检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亟需更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GSTP1 基因编码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参与解毒过程,其启动子区 CpG 岛甲基化是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表观遗传改变之一。GSTP1 甲基化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度特异,且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而在良性病变中极少出现。通过检测尿液中的 GSTP1 甲基化,可实现无创、高特异性的早期诊断,尤其适用于 PSA 异常但活检阴性的高危人群筛查。这种分子标志物为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50 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为 50-85 岁,中位年龄72 岁,其中 65 岁以上占比 70% (35 例),符合前列腺癌高发年龄段特征( 90% 病例发生于 50 岁以上,高峰年龄75-79 岁)。纳入标准:男性,年龄≥50 岁;血清 PSA 水平异常( >4ng/ml )或直肠指检可疑;无前列腺癌确诊史;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尿路感染、急性肾损伤或其他泌尿系统肿瘤;近期接受过前列腺手术或放疗;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或认知障碍影响随访。
1.2 尿液的收集
尿液样本的收集是 GSTP1 基因甲基化检测的关键步骤。建议采集前列腺按摩后的首段尿液(约 30-50ml ),通过机械刺激可增加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脱落量,提高肿瘤DNA 检出率。样本需使用无菌容器或无创尿液保存管盛装,避免DNA
降解,并立即置于 2-8°C 冷藏保存,运输时需保持低温以维持 DNA 稳定性。对于无法立即检测的样本,可添加DNA 稳定剂或冷冻于 ⋅20∘C 以下。按摩后尿液中肿瘤细胞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尿液,能提升甲基化检测的敏感性。
1.3 金标准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金标准”,通过超声引导经直肠或会阴途径获取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分级及分期。其适应症包括PSA>10ng/ml 、直肠指检发现结节或影像学提示可疑病灶。该技术安全精准,12针系统穿刺可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尽管存在轻微出血或感染风险,但其诊断价值远高于PSA 或影像学检查。
1.4 试验方法和标本来源
试验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或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 GSTP1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标本来源包括: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根治性手术获取的前列腺癌组织(PCa)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边缘 >2cm );经尿道切除术或穿刺获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通过系统穿刺活检收集的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和增殖性炎症萎缩(PIA)标本。所有样本均经病理确诊并分级。
1.5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GSTP1 甲基化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检出率比较
如下表 1 所示:

如下表 2 所示:
2.2 尿液 GSTP1 甲基化检测的诊断性能评估

3 讨论
前列腺癌患者是指因前列腺腺泡上皮细胞恶性增生而形成恶性肿瘤的男性患者。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血精或骨痛等表现。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年龄增长、肥胖及激素水平异常密切相关。确诊需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部分患者需结合影像学评估肿瘤分期。这类患者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并需长期随访监测。
尿液 GSTP1 基因甲基化是指在前列腺癌等肿瘤发生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基因启动子区CpG 岛的胞嘧啶发生异常甲基化修饰。这种表观遗传改变导致基因转录沉默,使 GSTP1 丧失其解毒和 DNA 损伤修复功能。正常情况下该区域为非甲基化状态,而在肿瘤组织中呈现高甲基化特征。通过检测尿液脱落细胞或外泌体中的 GSTP1 甲基化水平,可反映前列腺癌的分子特征,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这种甲基化模式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尿液 GSTP1 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该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表观遗传改变,在癌组织中甲基化率显著高于良性组织,且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通过无创尿液检测,可有效区分前列腺癌与良性病变,尤其适用于 PSA 水平处于灰区的可疑患者。其高特异性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并为早期诊断和风险分层提供分子依据。该方法已通过数字PCR 等技术验证,具有可靠的检测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尿液 GSTP1 基因甲基化检测为前列腺癌的无创诊断提供了重要突破。该标志物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现高度特异性甲基化特征,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而在良性病变中极少出现。通过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检测,可显著提高肿瘤 DNA 的检出率。随着数字 PCR 等精准检测技术的发展,该方法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和风险分层的重要工具,为临床决策提供分子层面的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凌超,邹国庆,张晓峰,黄贵书.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所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4,39(07):623-628.
[2]初子斌,徐烨,殷自强,曹敬峰,金成宇,陈晓阳,杨昭.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24,40(11):3951-3973.
[3]周春燕,黄志成,刘飞,张思州,胡蓉.尿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微小RNA-21-5p 对 前 列 腺 癌 的 早 期 诊 断 价 值 [J]. 中 国 临 床 医 生 杂志,2024,52(06):718-721.
[4]崔书萌,刘家玮,高菲妃,李洋,王俊玲,邴志桐.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25,29(02):95-103+122.
[5]李宗霖,卢强,李远伟.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4,34(0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