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内沥青与水泥制品施工企业库存核算与成本管控的问题剖析

作者

王晓炜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安徽六安 237000

一、引言

库存精益核算与成本管控,是企业实现高效运营、提升利润空间的核心环节。精准的库存核算能够保障物资流转顺畅,避免积压或缺货风险;有效的成本管控则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国内相关施工企业在这两方面面临诸多棘手难题,亟待深入剖析并寻求解决方案。

二、库存核算现存问题

2.1 库存核算数据准确性差

2.1.1 人工录入失误频发

国内众多沥青与水泥制品施工企业在库存数据记录上仍以大量人工操作为主。以六安市WF沥青施工有限公司为例,其日常出入库单据繁多,仓库管理人员每日需手工填写入库单、出库单,在高峰期每天处理单据达上百份。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录入错误率高达 5% 左右。如将沥青的规格型号填错,导致后续核算时成本匹配错误,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且手工录入数据往往存在延迟,无法实时反映库存的实际变动情况,使企业难以根据精准数据进行库存决策。

2.1.2 盘点数据偏差大

库存盘点是确保核算准确的关键环节,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沥青与水泥制品施工企业的原材料堆放场地复杂,像石料、砂等大宗原材料堆放面积大、体积不规则。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目测估计盘点方式,缺乏科学测量工具和方法,对于一些露天堆放的水泥,受天气影响出现结块等情况,难以精准评估实际可用量。据前期调查,约40% 的企业在季度盘点时,库存数量偏差率超过 10% ,严重干扰库存精益核算的精准度。

2.2 库存分类核算不合理

2.2.1 简单粗放的分类模式

多数企业仅依据材料价格或使用频率进行简单的 ABC 分类,未充分考虑材料特性。例如,沥青虽价格较高归为 A 类,但它对储存条件极为敏感,温度、湿度变化会影响其品质,进而影响成本核算,然而在核算时却未针对此类特性进行差异化处理。而一些辅助性材料,虽使用频率低、价格不高,但在特定施工环节不可或缺,由于分类不合理,在核算时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导致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2.2.2 忽视批次核算差异

沥青与水泥制品的生产批次间存在质量、性能差异,尤其是沥青,不同批次的软化点、针入度等指标不同,会影响其在施工中的使用效果和用量。但多数企业在库存核算时,为了简化流程,未对批次进行细致区分,统一按照平均成本核算,无法准确反映各批次材料的实际成本,当某批次材料质量问题导致施工损耗增加时,难以精准追溯成本差异,不利于成本的精细化管控。

2.3 核算流程缺乏协同

2.3.1 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采购、仓储、施工等部门信息传递不畅,各自为政。采购部门采购原材料后,未及时准确向仓储、财务部门传达详情;仓储部门发现实际到货与订单不符时,也未及时反馈。这种信息断层致使财务核算库存成本依赖错误数据。如某沥青路面施工项目,采购部门紧急采购沥青却未通知财务,财务当月核算时未计入该笔成本,造成库存成本核算严重失真。

2.3.2 核算流程与施工进度脱节

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变化频繁,如因天气原因导致施工停滞或加速,对材料的实际使用进度产生影响。但库存核算流程未能及时跟上施工进度的变化,仍按照原计划核算。在水泥制品预制项目中,施工进度提前,材料消耗加快,而库存核算仍按原进度进行,导致库存成本核算滞后,无法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成本管控痛点难点

3.1 成本管控体系不完善

3.1.1 缺乏系统规划

国内部分沥青与水泥制品施工企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管控体系,成本管理工作零散无序。许多企业仅关注施工阶段的直接材料和人工成本,忽视了前期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等全生命周期成本。

3.1.2 成本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内部各部门成本责任划分模糊,出现成本问题时相互推诿。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为追求施工进度随意浪费材料,却因没有明确的成本责任约束机制,无需承担相应后果。采购部门在采购材料时,可能因追求回扣而忽视材料质量和价格合理性,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却难以追究其责任,使得成本管控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3.2 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3.2.1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局限性

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方法将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产品成本中,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在沥青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固定折旧费用在不同产量下分摊差异较大,采用完全成本法会使成本核算结果在产量波动时失真,无法为成本控制提供精准数据,不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决策。

3.2.2 缺乏动态成本控制手段

施工过程中成本动态变化,但企业缺乏实时监控和调整手段。水泥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波动频繁,企业却不能及时根据价格变化调整采购计划和施工成本预算。

3.3 外部因素冲击成本管控

3.3.1 原材料价格波动大

沥青和水泥的原材料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矿产资源政策等因素影响波动剧烈。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涨跌直接影响沥青价格,而水泥生产所需的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政策变化也会导致水泥价格波动。近五年,沥青价格波动幅度最高达 50% ,水泥价格波动幅度达 30% ,企业难以准确预测价格走势。

3.3.2 环保政策增加成本

随着环保要求趋严,沥青与水泥制品施工企业环保压力剧增。企业需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环保设备购置升级及原材料环保处理,部分企业对沥青搅拌站进行环保改造的投资达数百万元。同时,生产中因环保要求增加原材料预处理工序,致使生产效率下降,人工与能耗成本攀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给成本管控带来新挑战。

四、结论

国内沥青与水泥制品施工企业在库存核算与成本管控中存在数据不准、分类粗放、协同不足、体系缺失、方法落后及外部冲击等问题。企业需从优化核算流程、建立科学管控体系、采用先进方法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以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王晓炜(1993.10),女 汉族 人 学历:研究生 职称:教员,主要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智能会计技术应用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