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的小学生“旭日少年”个性化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题
黄燕
南平市东坑中心小学 353000
前言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教育评价应强化育人功能。我校秉持“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办学理念,针对当前小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学业轻品德等问题,构建“旭日少年”个性化评价体系。该体系将“五育融合”要求与校风“乐学(兴趣激发)、勤学(习惯奠基)、善学(能力提升)”深度结合,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成长全过程追踪,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一、“旭日少年” 个性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一)细化评价维度:构建 “乐学・勤学・善学” 三维指标框架
“旭日少年” 个性化评价体系围绕 “乐学、勤学、善学” 校风,构建了三维指标框架。“乐学” 维度聚焦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设置课堂参与度、课外活动积极性、学习热情等指标,评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和主动探索精神。例如,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在课外活动中踊跃报名参加兴趣社团等表现,都能在 “乐学” 维度得到相应评价。
“勤学” 维度着重考察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习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等指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自律、勤奋的学习习惯。
“善学” 维度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涵盖学习方法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指标。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二)多元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引导者,在评价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依据日常教学观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在三维指标框架下的各项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具有专业性和全面性,能够从教育教学的专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判断,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互评则通过小组合作、班级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各自在团队中的贡献、合作能力以及学习成果等方面。
家长评价: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家长评价能够反映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学校通过线上平台、家校联系册等方式,引导家长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评价。家长评价为学校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三)动态成长档案
借助信息化工具,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动态成长档案。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表现和成果,包括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作品展示、教师评语、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家长评价等多维度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持续收集和整理,形成学生成长的完整轨迹,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直观地看到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和优势,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和学生自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四)“旭日币” 激励机制
“旭日币” 是该评价体系中的特色激励机制。学生在学习、品德、活动等方面表现优秀,达到相应的评价标准,即可获得 “旭日币”。“旭日币” 可在学校设立的 “旭日商店” 兑换学习用品、书籍、体验券等奖励,也可用于参与学校组织的特色活动。这种激
励机制将抽象的评价结果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不断努力,追求进步。
二、“旭日少年” 个性化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效果
(一)实践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深入理解 “旭日少年” 评价体系的理念、指标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同时,通过家长会、家校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该评价体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评价。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根据三维指标框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记录和评价。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行为,明确努力方向。家长定期通过线上平台或家校联系册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学校定期对学生的成长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和评价重点 。
(二)实践效果
激发学生成长内驱力:“旭日少年” 评价体系打破了 “唯分数” 的局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方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旭日币” 激励机制和动态成长档案的可视化呈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参与各类活动的热情高涨。
促进品德修养提升:通过将品德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和评价下,学生在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方面的表现得到明显改善,校园内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推动学业水平与个性特长协同发展:在 “乐学、勤学、善学” 三维指标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在学业成绩上取得进步,还在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的各类兴趣社团蓬勃发展,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屡获佳绩,实现了学业水平与个性特长的协同提升。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构建的 “旭日少年” 个性化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探索。该体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全面、多元的评价框架,通过创新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成功破解了 “唯分数” 评价的困境,激发了学生的成长内驱力,促进了学生品德修养、学业水平与个性特长的协同发展,为小学阶段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范例 。
(二)展望
尽管 “旭日少年” 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优化评价指标,使其更加精准地反映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将评价结果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决策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中;探索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培育更多根基扎实、素养全面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 先 凤 . 促 进 小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多 元 化 评 价 策 略 [J]. 教 育 科 学 论坛,2025,(10):74-76.
[2]俞晓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评价体系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6):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