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育视角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王建国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二小学 736100
引言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契合点[1]。教师应当在具体教学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设计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参与时理解劳动、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最终成长为具有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劳动场景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终归属,教师为学生优化综合实践活动时,也需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在探索时感受到实践的意义与劳动的价值[2]。同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校与家庭是他们生活时间最长的场合,通过给学生设计贴近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的劳动实践体验,使得学生产生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制定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时提升自身劳动水平。
例如,教师在《节约用水》实践活动开展时,先播放了一段“缺水地区生活场景”的短视频,画面中人们排队取水、土地干裂的景象引发学生共鸣。提问学生“大家有没有想过水资源可能不够用?一个家庭一天会用多少水?哪些环节容易浪费水?”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将班级学生组建为小组,先记录家庭3 天的用水情况,统计相关的数据,找出浪费水的主要环节。之后小组学生可以观察家庭用水设备,如发现水龙头漏水,记录型号后与家长一起购买密封圈更换等等,并在互动交流时设计节约用水的方案。小组学生完成活动后,可以通过“数据图表+实物展示”的方式汇报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想,进而深化自身节约用水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设计家校合作活动,增强学生劳动体验
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养成热爱劳动的观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所在。所以劳动教育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家校合作的模式,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参与时掌握生活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师设计《家庭美食节》主题实践活动时,需要让学生在活动开展之前,利用放学后和周末的时间,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美食制作练习,掌握技巧。活动当天,家长带着孩子和制作美食所需的食材、厨具来到学校操场。每一个班级占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摆放好桌椅,铺上干净的桌布。学生则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制作自己准备的美食。比如说小红就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制作了饺子,小红负责擀皮和包馅,爸爸妈妈则负责煮饺子。制作结束后,每个班级可以通过投票的形式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美食。学生们可以到各个班级的展示区品尝美食,并相互交流制作心得。如此学生在美食制作时,不仅提高了劳动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同时也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美好品德。
三、引入项目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项目式学习以完整劳动任务为载体,能够让学生在项目参与时整体目标以及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以此深化对劳动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则需要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劳动水平以及实际特点,设计符合的项目劳动活动,让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强化学生劳动体验的连续性与真实性,以此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在“校园小菜园建设”时,要先将班级学生组建为小组,在教师和社区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确定种植的蔬菜品种,如番茄、黄瓜、生菜等,并绘制菜园布局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参与到项目实施当中,和学生一同进行翻土、播种。播种之后,每天都需要安排学生轮流浇水、观察蔬菜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日记中,内容包括蔬菜的高度、叶片数量、是否有病虫害等。如果有的学生在种植时发现蔬菜出现病虫害,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观察家中或社区的植物,对比校园小菜园蔬菜的生长状况,思考差异原因,采用合适的方法对病虫进行处理。最后项目结束后,各个小组要整理观察日记、种植照片、收获的蔬菜等,制作项目成果展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将其分享至家长群当中,由家长进行评价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蔬菜种植技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快乐。
结束语
总的来说,劳育视角下,教师设计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特色建设。通过构建良好的劳动情境、丰富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等,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未来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拓展劳动场景的广度与深度,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多样化的劳动素材,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爽. 小学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发展的路径[J]. 亚太教育,2025,(07):98-100.
[2]陈佩凤.劳动教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策略[J].新课程,2025,(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