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

杨玉英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城关第四小学 733299

前言:

数学语言准确、概括、严格而具有逻辑性,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好的数学语言表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尤为重要,当然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语言表述能力对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也至关重要。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问题解决结果而不是问题解决过程,导致学生不能用正确语言表述结果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发生。对此,需要在术语把握、逻辑思维和情境操作三个层面确定培养策略,将语言表述训练有效地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当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展。

一、规范术语示范教学,打好表达基础

在概念教学中,要设计符合数学标准术语表达的范例,重视定义的表达规范,数学概念是通过术语表达概念,术语不规范会误入概念理解的歧途,要在表达——规范,解析——辨析,强化——应用的阶梯训练中建立规范的术语表达规范[1]。在几何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几何概念中的相近名词概念的规范,例如“棱”与“边”、“面”与“表面”等,这些术语表达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空间观念的建立。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展示实物模型时示范表述:“这个立体图形有12 条棱,6 个面,8 个顶点,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当学生将“棱”说成“边”时,教师立即纠正并解释:“立体图形中连接两个顶点的线段称为棱,平面图形中才用边表述。”在分组活动中,要求学生用“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互相平行的棱长度相等”等标准术语描述图形特征。对于“方方的”“尖尖的”等生活化表述,教师引导转换为“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棱长度相等”等规范表达。

二、说题讲理互动环节,强化逻辑训练

逻辑性是数学语言的特点之一,在思维方法表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说题讲理要求学生把解题过程用语言有条理表达出来,把直觉思维发展成逻辑思维。教师要明确“问题—分析—结论”的说题框架,养成应用因果连接词的习惯。统计与概率中要重视表达数据和结论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主观臆造的语言表达。

教学中,教师针对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的展开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表和说图表的能力。在新课讲授初始阶段,教师向学生展示某城市整年的温度统计折线图,先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折线图,进行有步骤的观察。教师对该环节的处理方式为: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读图表,我们该怎么对图表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描述呢?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语境,在学生解答出来一些不规范的答案之后,教师带着规范的表述语言分析,比如:图中线段表示该地区的全年7 月份的平均温度为 28C ,是全年最高的,而 1 月份的平均温度只有 2C ,是最低的。7 月份到 1 月份之间有线段斜率 45 度,这显示了整个地区夏季到冬季的温差达到 26 度,温差是比较大的。紧接着,教师向学生说明看整体趋势图:“从整体看,平均温度从 1 月份到 7 月份一直上升的,7月是高峰,之后是逐渐缓慢下降的,12 月又到最低点,开始新一轮的缓慢上升,这是一个以一年为周期的规律性的变化。”

三、生活化情境创设,促进应用迁移

贴近生活的数学应用情境有利于学生表达欲望的产生,有利于数学语言由课堂语到应用语的角色转变。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创设语言表达的需求情境。比如在概率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决策的情境来设定含有决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概率语言来推断。情境的创设也要坚持保持数学的真实,在趣味性与严谨度中找到平衡点[2]。

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商场抽奖的现实情境,出示了透明的抽箱,里面装有 3 个红色小球和 1 个白色小球,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并说出数学表达方式:箱子中有 4 个小球,其中红色的有 3 个,白色的有 1个。接着,教师提出“第一次抽中红色小球的可能性有多大?”,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学生表示第一次抽中红色小球的可能性是“3/4”。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要求来抓取小球,记录抓球过程,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假设1 是“第一次摸到红球后再放回去”,有 3 名学生提出了要求:要求第一次摸到红球后再把红球放回去。有的学生表示因为之前抓到红球,现在一共有4 个小球,其中有 2 个是红球,要求第二次再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2/4”;有学生提出第二次再次摸到红球的可能是“1/4”。假设 2 是第一次摸到红球不再放回去,学生主动提出第二次摸红球的可能有多大,学生表示第二次摸到红球的可能为“2/3”;再利用已学的分数乘法知识解决“连续两次抽到红球的可能有多大”问题,即 ⋅3/4×2/3

总结:

总之,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搭建培养体系,术语规范教学为表达奠定基础,说题训练促进逻辑思维,情境应用促进知识迁移,三者构成一个进阶式的培养途径,教师在开展过程中也应注意示范规范、训练连续、反馈及时。

参考文献:

[1] 苏 奕 燕 . 聚 焦 数 学 语 言 表 达 , 提 高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J]. 文 理 导 航 ( 下旬),2025,(04):52-54.

[2]王雪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J].家长,2025,(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