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式德育模式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杨波
衢州高级中学
前言:
现代社会下的高中生生活在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他们有着独立性意识和自己的思考,并且在传统德育模式下成长,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唤醒式德育模式应时而生。唤醒式德育是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采取创设恰到好处的德育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内部的道德认知需要和追求的一种德育模式。
一、情境共创,真实场景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在德育情境中,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自己的道德认知和价值体系,班主任的作用是提供支架和引导,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和行为的自觉[1]。
例如,在高二(3)班李班主任眼中,本班部分学生产生了不愿意担当班干的现象,说教式批评教育无效。李班主任决定选择情境共创唤醒孩子的担当意识。首先与班委会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班委们在班委事务管理上真实的想法和问题。
班级模拟公司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有岗位有责任,班长是总经理,统筹协调;学习委员是学习部经理,营造学习气氛;生活委员是后勤部经理,班级环境整顿;体育委员是活动部经理,组织体育活动。各部门有相应的任职目标与考核内容,及相应的考核与晋升机制。
一个月后,原本不愿意打扫卫生的同学主动承担起环境维护专员的职责;原本上课经常迟到的同学成为了考勤管理员,不仅自己不再迟到,还主动提醒其他同学;原本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的同学成为了活动策划师,积极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后来一位原本比较内向的学生在例会上说:以前我总觉得班级的事情与我无关,现在我明白了,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只有大家都尽责,这个家庭才能和谐美好。德育能从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从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追求。
二、对话重构,平等对话激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对于德育来说,对话重构,就是班主任为学生营造公开、接纳和平等的对话环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即便这种想法和表达与传统道德观念相悖,学生在思辨中可以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交流中可以完善自己的道德认知。
比如某学生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屡劝不改,没收手机、批评教育等各种传统手段也均是“南辕北辙”,效果不佳反而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决定采用对话重构的对策,班主任并没有再次对几位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而在班会课上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手机究竟对我们学习、对我们生活意味着什么?班主任邀请了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其中也包括玩手机的学生。
一开始,气氛很紧张,玩游戏的手机族担心这是老师布置的圈套,做好被批的准备,但班主任的态度让这些学生意外了。班主任不预设立场,真诚地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作为成年人我离不开手机,想听听大家真实的感受。
渐渐地,学生们敞开了心扉,小张说:手机它确实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但是它同样也带给我们很大的好处。班主任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追问: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够享受手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又不让我们在手机面前失控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又引发了一轮新的思考。经过几轮对话以后,学生的状态开始有所改变,原来那些玩手机的学生也主动检讨自己的行为,开始主动询问自己该怎么办。
对话重构策略以平等、开放为底线,平等是指班主任要放下权力的身份,把自己当作学生一员参与到对话中;开放是指对学生的非预期或非主流思想能坦然以对,并有信心有耐心相信学生会自我觉察和自我改变。
三、仪式赋能:以仪式感活动深化学生价值认同
在高考的重压下,班级出现了小的消极情绪,部分学生对努力不抱有积极态度,对未来失去了信心[2]。故有的励志演讲及心理安抚对于学生并无多大积极影响,学生需要一种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柱。
班主任邀请学生们各自讲说自己高中 3 年来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自己成长中的一个瞬间。比如自己的一次考试失败后再度爬起的瞬间,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调解矛盾的瞬间,自己对父母曾经的不理解与后来的感激……
小王讲自己高二因为学习不理想想辍学,后有同学老师帮忙找到了信心的经历。小李讲了自己从一个内向的人变成班级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的经历。小张讲了自己通过自己的志愿者活动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经历。
在分享中,班主任及时进行回应与鼓励:小王,你坚持下去,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持之以恒。小李,你的转变,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海阔天空。小张,你的温存,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守土有责。仪式结束后,班级气氛明显改善,学生们学习激情高涨,班级凝聚感增强,更重要的是对自我人生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坚定的信念。仪式赋能,不仅是让学生受感动、受鼓舞、受精神激励,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特定价值的认同。这种认同将是学生人生征途中可依可靠的精神支柱。
总结:
唤醒式德育模式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其核心在于从管理走向引导,从教化走向唤醒。通过情境共创、对话重构、仪式赋能三个具体策略的实施,班主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自我反思能力,深化其价值认同,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与自觉践行。
参考文献:
[1]朱灵.高中班主任创新德育活动的路径[J].中小学班主任,2025,(05):70-72.
[2]王永慧.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青海教育,2025,(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