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工具对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辅助机制研究

作者

张艳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一、强化安全意识引导,筑牢人工智能服务安全防线

人工智能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数据安全、隐私泄露、算法偏见等风险。高校辅导员需时刻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态,深入了解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意识教育融入日常学生工作。在日常的主题班会、谈心谈话中,辅导员可结合具体案例,如深度伪造技术导致的虚假信息传播、个人数据被非法收集利用等,向学生生动讲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引导学生在使用各类人工智能服务时,保持警惕,不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学会辨别虚假、有害信息。例如,利用网络上出现的 AI 换脸技术进行诈骗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认识到 AI 技术被恶意使用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AI 安全观。同时,辅导员还需关注学生在使用 AI工具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监督和纠正学生不当使用 AI 的行为,如学术不端中利用 AI 代写论文等情况,帮助学生在享受 AI 技术红利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此外,还可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筑牢人工智能服务安全防线。

二、提升识智用智能力,化身能力培养者。

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学生的识智用智能力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辅导员自身需不断学习 AI 知识,提升数字素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了解 AI 的基本原理、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 AI 技术的优势与局限,培养学生理性看待 AI 的思维。例如,组织学生开展 AI 技术利弊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 AI 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 AI 工具和技能,如常用的 AI 写作软件等,鼓励学生将这些工具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学习效率和创造力。此外,关注学生在使用 AI 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因过度依赖 AI而产生焦虑、惰性等负面情绪。

三、引导树立正确观念,塑造积极的人工智能观。

在日常教育中,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工具,虽有强大功能,但不能替代人类的情感、道德和创新能力。高校辅导员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工智能,避免陷入盲目崇拜或过度担忧的误区。要让学生明白,使用人工智能需遵循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鼓励他们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自我,而非过度依赖,从而树立理性、科学且全面的人工智能观。 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主题讨论、小组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对社会、就业、伦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工具,它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人类合理规范和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关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树立理性、客观、积极的人工智能观,以正确的态度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比如,可借助实际案例,如 AI 医疗诊断虽能快速提供疾病预判,但无法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让学生明白 AI 的局限性;在涉及 AI 创作内容的版权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边界,让学生清楚在利用 AI 进行创作时,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通过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以正确的人工智能观为指导,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

四、关注学生心理与职业发展,助力学生适应时代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未来就业产生焦虑和迷茫。辅导员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担忧,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认识到,虽然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同时也会催生许多新的职业岗位和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研发、维护、伦理监督等。鼓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此外,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爆炸、技术更新迅速,学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帮助。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帮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挑战。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肩负着重要使命。通过强化安全意识引导、推动 AI 素质教育、引导树立正确观念以及关注学生心理与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工作,高校辅导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安全意识、创新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怡岚.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资助育人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5)

2.纪晓琳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应付[J].北京教育(德育),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