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马骋

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办事处小井小学 271000

前言: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实施结构化教学是遵循学科本质的必然选择。大单元教学视角打破传统课时边界,要求教师立足更高站位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单元知识脉络、设计梯度性问题链、创设真实应用情境,成为实施结构化教学的关键问题。

一、整合单元知识脉络,构建结构化教学框架

结构化教学理论中,知识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点,而是连接在一起的网,要求教师把控单元的主要概念,理清知识间纵向的发展和横向的关系,建立由上而下的教学结构,在几何类教学中更应关注概念的生成和转化的关系,建立起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路线[1]。单元的知识结构建构应遵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即先给出单元知识的整体图景,再部分拆分,最后在整体中运用。

以单元“繁忙的工地——线和角”中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选择工地这个情境作为主轴将射线、直线、线段、角等知识点连接起来,教学整体上可分为3 部分:一是基于工地测量情境引出线的认识,通过施工图建立线段和射线、直线的概念;二是在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以施工工地的吊车臂移动过程介绍角形成的动态过程,并由此建立起对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和大小比较;三是整体回顾线角的概念,能够设计施工工地的设备布置图,综合应用各类线和角的知识解决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二、设计梯度问题链,促进思维结构化发展

问题链设计是实施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系列化、层次化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逐步发展。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包含记忆理解、分析应用、综合评价等多个层次的问题序列[2]。在计算教学中,问题链应当体现从算法理解到灵活运用的递进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运算认知结构。有效的问题链既保持适当的思维挑战性,又形成连贯的思维进阶路径,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呈现结构化发展特征。

比如,在进行“保护天鹅——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我们能以层次递进的方式,设计情境连贯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业序列。初始环节结合“天鹅迁徙保护”大情境,呈现观测到的湿地保护区的天鹅数据信息,要求计算天鹅在不同观测点的总数量,着力培养掌握标准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和结果准确性。发展中环节,组织学生解决不同解题方法与竖式的比较问题,如选择“分解因数法”“分配律展开法”与竖式之间的异同?探索到⋯200×30+200×4+5×30+5×4 ”等不同计算策略之间的共性与本质。在发展环节,结合“爱心捐款”综合实践活动,呈现保护区建设资金信息,要求学生开展捐赠计划设计,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将计算的结果作为结论基础的同时,还要结合估算方法的特征对各金额总和结果进行判断,甚至对估算结果与实际精确运算的结果,都要结合两者进行信息大

小的对比研究。

三、依托真实情境任务,强化知识结构化应用

还原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的纽带,实现结构化知识的转译迁移,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接近的素材来创设情境,以提出综合实践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学生才能以旧有知识的连接来进行解题活动。几何领域,生活情境可以在化抽象为具体空间关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感受空间图形的本质属性。情境型的任务一定要有趣味、有思辨,有趣味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有思辨让数学思维发生,从而达成一个“情境—数学—生活”的学习活动链。

在“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以城市规划师的岗位扮演来展开为期一周的“十字路口有我设计”的项目化学习。第一层为活动设计环节。组织学生到城市十字路口开展调查活动,记录交叉路口在各个时段内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搜集关键路段线型的图片、道路边红绿灯指示牌的指示标识等内容。第二层为数据制作环节。引导学生将数据展现,数形结合,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运用画图工具在坐标轴纸上作图,将所调查的主干道作为坐标轴,得出不同道路上的车辆轨迹,标识平行、相交、垂直的段落,并将其进行标示。第三层为实践优化环节。提供现实道路中出现的真实车流量数据,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时段在各个路口车道上的车流量情况”,运用“两线平行之间距离恒相等”“相交线所构成的锐角、钝角之间的间隔角最少”的事实,设计非机动车车道的长度,并依据“最短距离等于垂直线段”的事实设计人行横道的角度等,并在最后方案展示中运用几何语言进行阐述,例如“通过 90 的垂直使每个方向上的车都有通行的权利”“人行横道与车行道角度为 75 让行人过马路的距离更短”等。

总结:

综上所述,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强调以整体思维重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整合单元知识脉络构建教学框架,能够实现概念间的有机联系;设计梯度问题链可以引导思维有序发展;创设真实情境任务则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三个维度的实践策略相互支撑,共同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高印凤, 周延军.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课堂[J]. 天津教育,2025,(11):81-83.

[2] 刘红梅, 吴爱鸿.小学数学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05):134-137.